鸡蛋的72变
天呐,鸡蛋都可以美成这样,既好吃又好玩!我以前吃的那么多鸡蛋都白吃了吗?
创意新吃法天天吃水煮蛋、煎鸡蛋,还没吃腻么?想不想换个新吃法?!
好美腻!可是,鸡蛋怎么变颜色了?
蛋黄怎么变成了红色?
这个更奇妙,蛋黄开成了小黄花!
别急,马上教你鸡蛋变颜色的秘诀!
▼
第一步:将煮熟的鸡蛋去壳,对半切开,去掉蛋黄。
第二步:将可食用的色素兑水冲开,然后你就可以给蛋白上色啦!静置5分钟左右,待颜色浸透均匀后将蛋黄盛出。
可食用色素是从蔬菜水果中提炼出来的,富含维生素、花青素等多种营养素,所以放心使用好啦!
第三步:刚才不是去掉蛋黄了嘛,现在你就可以在蛋白中间加上任何你喜欢的东西啦,黄油、番茄酱、肉松,都可以噢!
第四步:精心装盘,加一些配饰,一盘美味又精致的鸡蛋点心就做好啦!快趁热吃吧!
还可以撒一些你喜欢的配料,肉末或者小葱,都可以啦!
鸡蛋变成这么可爱的兔子模样,还担心宝宝会挑食么?
这么清爽的颜色,光看着都够让人流口水啦,以后的早餐就要这么吃!
如果不喜欢色素,那就简单地扣掉蛋黄,添上肉松或者黄油、果酱,味道也很美噢~
小鸡小鸡,你们怎么跑到我的餐桌上去了?
鸡蛋做成了漂亮的小篮子形状,家里的客人都夸我妈妈贤惠呢!
小巧玲珑的蘑菇,女儿的最爱!
向日葵真美腻,一大早就给了我一个开心的笑脸!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这么美的小帆船!以后再也不怕宝宝不爱吃鸡蛋啦~
创意新玩法鸡蛋吃完了,鸡蛋壳随手就扔了吗?看看下面的酷炫玩法,你可别后悔!
▼
在蛋壳里放入营养土,然后撒上鲜花种子,要不了多久,蛋壳从中就会冒出可爱的小花啦!
这么美的艺术品,它就来源于生活噢,所以说生活是最伟大的艺术家!
还可以悬挂起来,挂在窗前,风轻轻吹起,摇晃的小花散发着香气呢!
▼种菜
是的,你没有看错啦,在鸡蛋壳里种上小葱,就省去了妈妈特地去菜园浇水施肥的麻烦了,就放在厨房的窗台上,随手养植,简直太方便啦!
▼
就地取材,鸡蛋盒也可以很好地利用起来。在蛋壳里面放入液体蜡烛,待凝固后就可以点燃啦!用蛋壳灯来个烛光晚餐,多浪漫~
▼
将两半蛋壳拼成一整个,中间粘上闪光粉来遮盖裂痕,然后涂上各种各样的颜色。最后在蛋壳底部插上塑料管,蛋壳“棒棒糖”就做好啦!
在蛋壳表面画上各种动漫图案,再给这些“小人儿”加一顶帽子,多可爱的圣诞老人!
给蛋壳染上颜色,就变成了小动物们的家啦!小兔、小鸡、小熊,好热闹的动物乐园!
▼装饰品
给蛋壳染上各种颜色的闪粉,做成盆栽,简直不能太美腻!
染上颜色,画上简单的线条图案,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啦!
画上任意你喜欢的图案,放在盘子里,客人来了一定会惊讶这么美的艺术品。记得一定要彩色噢!
文章来源:一起学点小知识
附:鸡蛋,你吃对了吗?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多年,很多人对鸡蛋了解不够,比如早上吃鸡蛋到底好不好?
在营养学界,鸡蛋一直有“全营养食品”的美称。近年来,国内外营养学家和医学家的研究发现,每天吃1个鸡蛋,可以给你带来“从头到脚”的健康。
早上一定要吃鸡蛋的10个理由
1补充营养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教授表示:鸡蛋是一种最优质、最天然的补品,价格不贵,且蛋白含量高,是海参的两倍。
2降血脂
鸡蛋中含有珍贵的卵磷脂,可以帮助脂类代谢,有助于降低血脂。
3预防心脏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蛋黄中的脂肪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一半以上正是橄榄油当中的主要成分———油酸,对预防心脏病有益。
4清热补血从中医角度来说,鸡蛋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平衡”食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鸡蛋蛋清性微寒,蛋黄性微温;蛋清能清热,蛋黄能补血,其功效媲美阿胶。
5保护视力
蛋黄中的两种抗氧化物质——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能保护眼睛不受紫外线伤害。
6保护肝脏
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7防治动脉硬化
美国营养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用鸡蛋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他们从鸡蛋、核桃中提取卵磷脂,每天给心血管病人吃4—6汤匙。3个月后,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显著下降。
8预防癌症
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以及硒、锌等矿物质,这些物质都有防癌作用。
9延缓衰老
鸡蛋含有人体所需的几乎全部营养物质,不少长寿老人的延年益寿经验之一,就是每天必食一个鸡蛋。
10预防老年痴呆
鸡蛋黄中的卵磷脂、卵黄素等,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作用。能强化大脑机能,改善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
每天到底可以吃几个鸡蛋?
专家介绍,针对不同的人群,一天可以吃的鸡蛋个数也是不同的。
1、儿童、孕妇、乳母和运动量大的人,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高于常人,可以每天吃1—2个鸡蛋。
2、正常的成年人、老年人,每天吃1个鸡蛋即可。
3、血脂异常患者或肥胖者,建议每周吃2—4个鸡蛋较为合适。
鸡蛋怎么吃最营养?
对于鸡蛋的烹调方式,煎炒烹炸样样皆可,而且做起来十分简单。
1、蒸蛋和蛋花汤最容易消化,适合儿童、老人和病人。
2、炒鸡蛋要注意搭配。缺乏维生素C是鸡蛋唯一的‘短处’,所以搭配西红柿、青椒、辣椒来炒,就可以弥补不足。
3、水煮蛋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觉得味道单调,可以将煮好的蛋切块,拌入沙拉或凉菜中。
4、煎鸡蛋热量较高,不宜多吃。
附:专家教你明明白白吃鸡蛋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在营养学界,鸡蛋一直有着“全营养食品”的美称。鸡蛋虽好,但错误的烹制和食用方法也可能伤身。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总结出鸡蛋的8个食用误区,推荐一套“鸡蛋最佳吃法”,教你明明白白吃鸡蛋。
鸡蛋的8个食用误区
误区一
用沸水煮鸡蛋
尽量不要将鸡蛋放入沸水中煮,否则不但造成蛋壳破裂,蛋液流出,而且容易烫伤手指。
正确的做法是,鸡蛋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
误区二用桌子边缘敲破鸡蛋
桌子边缘往往并不干净。正确的做法是选择干净的碗边敲碎鸡蛋,并且小心不要让碎蛋壳落入蛋液中造成污染。
误区三
吃生鸡蛋
生鸡蛋不容易消化,还含有不利于蛋白质和生物素(一种维生素)消化吸收的物质,并且也不卫生,容易有细菌污染。
误区四
等熟鸡蛋自然冷却后剥壳
这样剥壳不但费时费力,还容易让蛋白留在蛋壳上,造成浪费。省时省力又不浪费的做法是,煮好的鸡蛋捞出来后马上放入冷水,感觉不烫手时,尽快剥壳。
误区五
室温下存放鸡蛋
鸡蛋在室温下(20℃~30℃)存放一天,相当于在冰箱放一周,所以鸡蛋应该冷藏。买鸡蛋要看标签,一周内的品质最好。
误区六
红皮鸡蛋更有营养
鸡蛋皮颜色是一种“卟啉(bǔlín)”物质,与鸡的品种(遗传)有关,与营养价值毫无关系。有检测数据表明,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在营养成分方面各有千秋。
误区七
迷信“土鸡蛋”
土鸡是指散养的、没有专门饲料,主要以虫子、蔬菜和野草为食物的鸡。很多人都觉得“土鸡蛋”应该比养鸡场里的鸡蛋更好,但检测数据并不支持这种观点。
土鸡蛋的蛋白质、钙、锌、铜、锰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2、烟酸、硒等略少一些,其他营养素差别不大。
误区八
鸡蛋与豆浆相克
大豆中的确含有不利于蛋白质消化吸收的物质,但豆浆充分煮开后,这种物质就被破坏了,不会再抑制蛋白质消化吸收。
这种物质如果没有被破坏,那也不会专门针对鸡蛋,而是影响所有食物蛋白质,包括豆浆本身含有的蛋白质。
鸡蛋最佳吃法排行榜
水煮蛋、蒸鸡蛋、荷包蛋、炒鸡蛋……不同做法对它的营养吸收有着很大影响。要想吸收最多的蛋白质、对心脏有益、补充维生素,选择哪种鸡蛋做法才最好?
有益心脏排行榜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不加一滴油、烹调温度不高、蛋黄中的胆固醇也没接触氧气(胆固醇一旦被氧化,就会成为最严重的心血管健康威胁之一),因此是对心脏最有益的吃法。
第二名:水煮荷包蛋。
第三名:蛋花汤和蒸蛋。
第四名:煎荷包蛋。
第五名:摊鸡蛋。是指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饼,因此蛋黄中的胆固醇氧化不多。
第六名:炒鸡蛋。鸡蛋打散后再炒,蛋黄中的胆固醇和空气接触较充分,氧化较多。鸡蛋比较吸油,用油量也较大。
蛋白质最好消化排行榜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有研究显示,水煮蛋的蛋白质消化率高达99.7%,几乎能全部被人体吸收利用。
第二名:煎荷包蛋和摊鸡蛋。这两种做法的蛋白质消化率为98%。
第三名:炒鸡蛋。蛋白质消化率为97%。
第四名:蒸鸡蛋。蛋白质消化率92.5%。
维生素保存排行榜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加热温度低,营养全面保留。
第二名:蒸蛋。加热温度较低,核黄素、叶黄素等水溶性维生素损失少。
第三名:水煮荷包蛋。加热温度较低,水溶性维生素有少许损失。
第四名:煎荷包蛋。加热温度高,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都有损失。
第五名:摊鸡蛋。加热温度高,所有维生素都有损失。
第六名:炒鸡蛋。加热温度高,维生素损失较多。
鸡蛋做法大全
1煮鸡蛋:
鸡蛋应该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蛋白变性程度最佳,也最容易消化。
而煮沸时间超过10分钟的鸡蛋,不但口感变老,维生素损失大,蛋白质也会变得难消化。
2
煮荷包蛋:
水沸时打入鸡蛋,转至小火煨熟。咸味的荷包蛋中可以加入西红柿、青菜等,甜味的还可以加上酒酿、红枣、枸杞等配料。
3
鸡蛋羹:
不要在搅拌鸡蛋的时候放入油或盐,这样易使蛋胶质受到破坏,蒸出来的蛋羹又粗又硬。也不要用力搅拌,略搅几下,保证搅均匀就上锅蒸。
另外,蒸蛋羹时加入少许牛奶,能让其口感更滑嫩,营养含量也更高。
4
煎荷包蛋:
最好用小火,油也要少。有的人喜欢把蛋清煎得焦脆,这样不但会损失营养,还有可能产生致癌物。最好只煎一面,蛋清凝固即可。
5
摊鸡蛋:
用油要少,最好用中火。蛋饼如果摊厚一点,更有利于保存营养。
6
炒鸡蛋:
最好用中火,忌用大火,否则会损失大量营养,还会让鸡蛋变硬。但火太小了也不行,因为时间长了水分丢失多,摊出的鸡蛋发干,会影响质感。▲
鸡蛋千万别这么放!吃了会中毒!鸡蛋竟致人中毒?
到底怎么回事,快看看吧!
鸡蛋清洗后蛋黄会变散变质!下次存放鸡蛋一定要注意,切记不要清洗鸡蛋外壳哦~
文章来源:见微察史,生命时报,家长必读
附:鸡蛋,你吃对了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yfzl/6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出现以下症状,当心主动脉硬化
- 下一篇文章: 开始9万6千公里的人体内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