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医案两则与平陈定眩汤
无痰不作眩——眩晕医案两则与平陈定眩汤介绍
案l
何某,男,83岁。
年3月1日初诊。
主诉:眩晕加重两年余。
病史:眩晕病史很长,十余年前曾因眩晕而昏倒。近两年多来加重,平时头昏,严重时眩晕伴恶心。不能平躺,一平躺马上就晕,只能侧睡,且早上起床时会头眩,需闭目休息一会儿才能缓解。患者特别提出.想做白内障手术,但是不能平躺,因此没法做手术。胃纳、大便、睡眠可,口臭口腻,头项无不适。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平日服珍菊降压片。舌淡红苔薄腻,脉沉弦。平陈定眩汤加味。
处方:制半夏30g,茯苓30g,陈皮9g,苍术30g,川朴9g,白蒺藜30g,天麻30g,钩藤30g,泽泻30g,藿香9g,佩兰9g,7剂。
另,本拟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但因患者无法平躺而作罢。
年3月8日二诊:药后曾有1天头晕消失,但今天头晕又加重,口腻。舌苔薄白略腻,脉沉弦。平陈定眩汤加味。
处方:制半夏30g,茯苓30g,陈皮9g,苍术30g,川朴9g,白蒺藜30g,天麻30g,钩藤30g,泽泻30g,葛根30g,鬼箭羽30g,7剂。
年3月22日三诊:上方只服7剂,头晕大减,经常有头目轻松的感觉,仍有口腻。舌苔薄白略腻,脉沉弦。
处方:守3月8日方,加全蝎3g,14剂。
年4月12日四诊:四分之三时间头不晕。舌苔薄淡黄,脉沉弦。
处方:守3月22日方,加菊花9g,7剂。
年4月26日五诊:服上方后,前12天均安,前天开始又有头晕。舌苔薄白腻,脉弦。
处方:守3月22日方,改葛根90g,14剂。
年5月17日六诊:平日头已不晕,且能平躺15分钟。舌苔薄白腻,脉沉弦。
处方:守3月22日方,改葛根90g,加菊花30g,14剂。
年5月31日七诊:头不晕,舌苔薄白略腻,脉沉弦。平陈定眩汤加味。
处方:制半夏30g,茯苓30g,陈皮9g,苍术30g,川朴9g,白蒺藜30g,天麻30g,钩藤30g,泽泻30g,葛根90g,鬼箭羽30g,全蝎粉(吞服)3g,蜈蚣粉(吞服)3条,17剂。
年6月21日八诊:已能平躺30分钟。舌苔薄白略腻,脉沉弦。
处方:守5月31日方,加制半夏10g(即共用半夏40g),7剂。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年7月5日九诊:患者能平躺至少30分钟,有时还能睡着。6月29日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双侧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右侧软斑,左侧钙化斑)形成,右颈内动脉供血不足。舌苔薄白略腻,脉沉弦。
处方:守5月31日方,加水蛭粉(吞服)3g,地龙粉(吞服)3g,7剂。
年7月26日十诊:曾有一天头晕恶心呕吐,自行缓解。余时安。舌苔薄白略腻,脉沉弦。
处方:守5月31日方,加水蛭粉(吞服)3g,地龙粉(吞服)3g,地鳖虫6g,7剂。
年9月13日十一诊:停药以来,症状尚平稳,能平卧,但右侧卧位引起头晕。舌苔薄白腻,脉沉弦。平陈定眩汤加味。
处方:制半夏30g,茯苓30g,陈皮9g,苍术30g,川朴9g,白蒺藜30g,天麻30g,钩藤30g,泽泻30g,葛根90g,鬼箭羽30g,全蝎粉(吞服)3g,蜈蚣粉(吞服)3g,水蛭粉(吞服)3g,地龙粉(吞服)3g,血竭粉(吞服)3g,7剂。
年9月27日十二诊:头晕已明显缓解,平卧、右侧卧皆不头晕。最近因为西医嘱更换降压片,导致血压不稳定。舌苔略腻,脉沉弦。今测血压/70mmHg。
处方:守9月13日方,加钩藤(后下)15g(即共用钩藤45g),14剂。
年10月18日:病证尚安,今测血压/85mmHg。舌苔略黄腻,脉弦。
处方:守9月13日方,加钩藤(后下)15g(即共用钩藤45g),地鳖虫9g,7剂。
案2
王某,男,80岁。
年10月21日初诊。
主诉:头晕两年。
病史:患者两年来反复头晕头昏,年6月15日头颅CT示两侧半卵圆区小缺血灶,老年脑改变。否认高血压、颈椎病史。平素经常目糊、腰酸、走路打飘,行走快则时有胸闷,睡眠多梦,时有拳打脚踢,踢到老伴或墙壁,小溲黄,夜尿一二次,大便两日一行,偏干。舌苔根白腻带黄,脉弦。平陈定眩汤加味。
处方:制半夏30g,茯苓30g,陈皮9g,苍术30g,川朴9g,白蒺藜30g,天麻30g,钩藤(后下)30g,泽泻30g,菖蒲30g,远志9g,7剂。
年10月28日二诊:头晕头昏已减轻,睡觉时拳打脚踢现象大减,近日舌尖痛,舌苔根白腻带黄,脉弦。
处方:守初诊方,加决明子30g,川连3g,竹叶9g,连翘9g,7剂。
年11月4日三诊:头晕头昏减轻,睡觉时拳打脚踢已除,舌尖痛消失,口腻减,大便日行一次,通畅。舌苔根白带黄腻,脉弦。
处方:守初诊方,加决明子30g,川连3g,葛根30g,7剂。
以后仍以初诊方加减,服至年12月16日诉头晕头昏消除,继续服药巩固至年4月21日,诸症均安。
按语:古人论眩晕,大率与风、火、痰、虚诸瑞有关。以我粗浅的临床体会,肝风上扰、痰湿内蕴、中气不足是眩晕最常见的类型。肝风上扰,可用天麻钩藤饮、镇肝息风汤化裁;中气不足,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加减;痰湿内蕴,古方虽有半夏白术天麻汤,然我以为似有势单力薄之嫌,因新订平陈定眩汤一首。是方由二陈汤合平胃散、泽泻汤,加白蒺浆、天麻、钧藤而成,具体组成是:制半夏30~60g(甚则80g,lOOg),茯苓30g(或兼有失眠用90~lOOg),陈皮9g,苍术30~60g,川朴99,白蒺藜30~50g,天麻,钩藤30~60g,泽泻30~60g(甚则90g)。
案1患者高龄而长期头晕,不能平躺,属痰湿内蕴,经用平陈定眩汤稍事加味,病情获得明显改善。后查颈动脉超声,发现颈动脉斑块,加用全蝎、蜈蚣、地龙、水蛭、地鳖虫等虫类药,可惜后未进一步复查。
案2患者同样是高龄老人,除眩晕外尚有睡眠异常,多梦而拳打脚踢,经用平陈定眩汤加菖蒲、远志,即参入平陈宁神汤,诸症很快改善乃至消失,疗效尚称满意。
点睛:自拟平陈定眩汤的运用·虫类药运用
(本文摘自《半日临证半日读书》邢斌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版,p69-73)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lctx/11415.html
- 上一篇文章: 病例分享多重作用机制口服药联用,患者血
- 下一篇文章: 胸主动脉急性主动脉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