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薤白
试述薤白在通阳法中的应用
在五次二届学术交流会议时,我粗略的论述了关于土茯苓应用的一点心得。这次很荣幸和各位领导、同仁分享一下我对薤白这味中药应用中的看法。
薤白,别名小根蒜、山蒜、苦蒜、小么蒜、小根菜、大脑瓜儿、野蒜、野葱等。拉丁文名AlliummacrostemonBunge.属百合科、葱属植物。薤白这个名字听起来大家听起来感觉很陌生,但是它就生长我们的身边。笔者本地方言都叫野藠(jiao),满山遍野,常见易得,当地群众作蔬菜鲜食或者腌制后食用。李时珍说:"其根煮食、糟藏、醋浸皆宜"。根色白,作药用,名薤白。除新疆、青海外,全国各省区均产。生于海拔米以下的山坡、丘陵、山谷或草地上,极少数地区(云南和西藏)在海拔米的山坡上也有。苏联、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在少数地区已有栽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府之明也。”在人体中,阴阳乃一身之根本。“阳化气,阴成形”,气为阳,形为阴,生命就是生物体的气化运动。阴阳通调,气机顺畅才是人体健康的基础。所以通阳化气,调畅气机是治疗阴阳失调,气机阻滞是为病机的病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薤白味辛,苦,性温;归肺,心,胃,肠经;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之功效。善治胸痹心痛彻背,脘痞不舒,干呕,泻痢后重,疮疖等。无论是古时大贤或者现代医学工作者,都对薤白有很深的研究,在此不一一表述,今天仅探讨一下笔者在临床中尝试应用薤白通阳治疗疾病的一些体会,借以抛砖引玉。
一、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在临床上表现非常多样化,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中医理论中,胃在生理病理上与肝、脾、肾、三焦、大肠等脏器关系密切,在致病因素与寒、热、淤、滞、湿、食、虚、紧密相连。因其主受纳通降,传导腐熟的生理特征,生理病理上均和气化作用密不可分。根据辩证可以将慢性胃炎分为若干个证型,不管何种证型,化滞理气法均可应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薤白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之功效,加入各证型主方之中,有画龙点睛之妙。
举例:刘xx,女62岁,体稍肥胖。患慢性胃炎多年,迁延不愈,常常反复发作。复发后感腹中涨满,痛引两胁,不思饮食,时时欲呕,有时呕出酸水或清水少许。舌胖,苔白厚腻,两脉沉弦而缓。概腹中涨满,疼引两胁乃是肝气不和。时时欲呕,有时呕出酸水或清水是胃中寒湿阻遏,胃阳受损。舌胖,苔白厚腻,两脉沉弦而缓均是肝胃不和,痰湿中阻之象。取沉香降气散与二陈平胃散加减,合桂枝12克、薤白20克,理气散结,温阳化滞。二日一剂,水煎服,两剂症状明显减轻,服用六剂,随访三年未再复发。
再例:彭xx,女,48岁,既往慢性胃炎多年,反复发作,每逢发病后胃脘胀痛,嗳气频频,遇心烦气恼则痛作或痛甚,胸闷,善太息。舌红苔薄白,脉弦。根据症状及体征辩证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不和。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加薤白15克,佛手12克,川楝子10克,郁金15克连服10剂。病情稳定至此2年未发做。
二、治疗冠心病
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常见症状为胸闷,心悸,胸痛,伴头晕,心律失常等。其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隐痛。疼痛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胸痛也可出现在安静状态下或夜间,由冠脉痉挛所致,也称变异型心绞痛。心的生理病理上与肝、脾、肾、肺等脏器关系密切,与寒、淤、滞、痰、虚、饮等因素致病。因心主血脉、行血,依赖宗气的生理功能。依据中医辩证法可以将冠心病分为多种证型,其中阳虚气滞,痰涎壅塞证、阳气不足,脉行不畅证、郁怒伤肝,气结胸膺证、怒火伤肝,气淤心胸证、阴寒厥冷,阻遏心阳证、气滞血瘀,脉络痹阻证、心气不足,心阳虚损证、心肾阳虚,痰湿阻滞证等证型,病机以胸阳不振,痰浊中阻,气结于胸,阳气阻遏,气滞血瘀原因居多。均适合行气化淤,通阳化滞治法,在临床上,可适当加入。薤白因其辛温通散之功效当为主药,《金匮要略》中即有瓜蒌薤白方三方。结合桂枝、枳实、川芎等,临床适症用之,效若锤鼓。
举例:高XX,女,65岁,因心悸,胸闷,胸痛,胸脘痞满,喘息短气不得卧,口唇发乌,头晕等不适二十余年,医院治疗,均诊断为冠心病,新功能不全。常因劳累,受寒,疲劳,油腻食物等因素发作。每逢住院治疗后好转,但反复发作,以冬季为甚。此次前述症状再发,伴咳喘倚息,活动尤甚,不能平卧,形寒肢冷,痰多,舌苔白而厚腻,脉象紧数。依据症、舌,脉辨证为心阳不振,痰涎壅塞证。治宜通阳散结,豁痰下气。方用《金匮》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加黄芪20克,党参15克,桂枝12克,红景天15克,炙甘草25克,龙骨15克,服药10剂。效果很好。
三、治疗动脉硬化脑病
因现代人群的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改变,烟酒刺激等,临床上年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的病人较以前任何一个年代都要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因这些因素影响,机体产生各种变化,如脑动脉痉挛、硬化,大脑供血供氧不足,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心悸,眩晕,晕厥,记忆力减退,失眠,情绪异常,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等,严重的妨碍思考、影响工作。进而脑萎缩,老年脑。中医病机分析可有淤、滞、痰、湿、虚、外伤等因素。治疗上也是以通阳化滞,豁痰开窍等法。在各证型选方之中,笔者加入薤白,红景天,降香,枳实,牛膝等品,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举例:刘xx,63岁,头晕,头痛,眩晕,嗜眠(嗜睡),自感头部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妨碍思考、背痛等不适,多出求医,疗效不佳。现症状加重,不能忍受。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而厚腻,脉沉滑。一派痰浊阴邪阻滞,阳不化气之象。辩证为寒痰痹阻,浊阴蔽窍证,法当理气化痰,通阳化滞。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半夏,红景天,羌活,茯苓,石菖蒲,白术等。疗效很好。服用6剂后症状基本消失,自感头脑清明,身心轻松。后偶有复发,照原方进退,均瘥。
笔者临床中证凡见寒,痰,食,湿,滞,淤等阴邪壅塞,阳气痹阻之证,比如郁症,肥胖,饮症,水肿,胁痛,眩晕,感冒等,不胜枚举,需通阳化滞之时,均适当应用薤白,疗效较佳。现代中药学研究,薤白有抑菌作用,对心血管,动脉硬化,血脂有明显影响等等。所以,我们医务工作者只有不断进取,利用现代先进科技技术研究,探求根源,和牢牢抓住中医的理论特点,四诊合参,辩证论治,审证用药,就一定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和特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谢谢大家。
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北京治白癜风症状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jbzs/6044.html
- 上一篇文章: 头条丨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应知应会60问
- 下一篇文章: 太神奇了日本名医30年心血发明一套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