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之余更要护心,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最新成



糖尿病的危害,你知道吗?经大量临床研究后发现,心血管病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首要致死、致残因素,约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会死于心血管病。

为何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到心血管病困扰?据相关论文显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直径更容易出现异常变窄,这会使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张力明显升高,一旦合并心血管病,猝死率就会显著上升。另外,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在高血糖的影响下,神经末梢容易受损,心梗的疼痛反应弧会因此中断,一旦心梗发作,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感到胸痛症状,进而延误治疗时机。

因此,对于处在糖尿病发展前期阶段的高风险人群,除了需要积极控糖外,还要警惕诱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6月22日,全国糖尿病基层防治大会暨糖尿病三师共管大会在福建厦门开幕,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的贾振华教授分享了题为《络病理论指导从“脾”论治糖尿病研究暨FOCUS研究解读》的学术报告,对糖尿病发展前期阶段人群的防治问题进行了分析。

贾振华教授介绍,糖耐量异常是介于正常血糖水平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属于糖尿病前期的一种,表现为人体对糖的转化能力下降,虽然身体对糖的代谢已经出现了异常,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往往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发现。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的,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前期。因此,如果能及时在糖耐量异常状态进行干预,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为此,贾振华教授分享了由其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循证研究证实中药津力达可降低糖耐量异常合并多代谢紊乱人群罹患糖尿病风险。

该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的设计方法,以糖尿病发生率为主要评价指标,于年6月至年2月在中国21个城市、35家医院开展,入组了例年龄18~70岁糖耐量异常合并腹型肥胖,同时伴有代谢综合征任一指标异常的受试者。

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津力达组的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了41%。同时,与安慰剂组相比,津力达组多项代谢异常指标,如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动脉硬化关键指标——臂踝指数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也具有显著差异,表明津力达可以降低腰围及体重指数,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多代谢紊乱以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

本研究提示津力达可作为糖耐量异常合并多代谢紊乱人群预防糖尿病发生、降低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一种有效干预方案。

据悉,该研究是首个中医药领域研究团队主导的针对多代谢紊乱人群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循证医学研究,且该科研成果近期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InternalMedicine,影响因子39)上发表,这不仅为津力达提供了临床证据,同时还为糖尿病的预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在多项科研证据的支撑下,津力达颗粒先后被版、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等多部指南列为推荐用药,并且成为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诊疗标准》英文版中唯一被纳入的中成药,众多患者因此受益。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防治糖尿病的研究成果与我们见面。但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依然是远离疾病的最好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jbby/1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