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频繁春困,要警惕
春
困
春季,很多人会出现疲乏、嗜睡、频繁打哈欠等现象,人们通常称之为“春困”。殊不知一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在春季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春困”的现象,这时可别认定就是“春困”而掉以轻心。
春季易中风易发生脑血管病
春天为什么也容易有中风呢?春季早晚温差大,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由于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导致血液黏稠、血流减慢;春天春暖花开,人们户外活动增多,有的人脑血管对由静到动的负荷量耐受性一时不适应,易引发中风。
一些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硬化和脏腑功能退化,很难适应气温骤升骤降的反复变化,忽冷忽热的天气还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尤其是患有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最为严重,这些人普遍存在血管硬化的现象,其自身调控血压的功能减退甚至丧失,由于无法适应气温的突然变化而引起脑血管疾病。那么对于脑血管病患者在春季如何进行养护以减少中风的发病率呢?
必须控制好血压
中风的危险因素很多,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房颤等,但导致中风最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国内外许多抗高血压随机临床试验证实,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高血压病患者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如果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血压反弹。而春季由于气候变化,导致血压变化较大,因此对于血压高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降压药相当长时间的维持量,使血压控制在较理想的水平。
饮食合理很重要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回大地,万物更新,在春季若养生调摄不当,则肝气易逆、肝阳易亢,容易引发或加重高血压,从而诱发中风。
饮食清淡
因此春季饮食调节很重要,宜以清淡、温补为主,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和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天然食品,如芹菜、胡萝卜、莴笋叶、大枣、菊花、黑木耳、银耳、蘑菇和香菇等。
补充水份
春天风大,气候干燥,要注意多喝水,有条件的最好每天喝两匙蜂蜜,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而且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不食油腻
注意少食或尽量不食用油腻肥厚、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防止便秘、大便干结,从而导致腹内压增高、血管外周阻力增强、血压骤增,造成脑动脉破裂而发生中风;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尽量不吃咸菜、火腿等腌制品。
防寒保暖
在这个季节,气温变化无常。天冷了,往往不注意及时添加衣服;天暖了,又急着脱去棉衣等外套,容易感冒,而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等会加重原有脑血管疾病的病情或引起脑中风发作。对于年轻人而言,天气转暖后,活动量增加,但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紧张,顾不上饮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容易形成血栓,也加重了中风发作的几率。因此,在这个季节切忌早早脱掉棉衣,尤其气温骤降时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锻炼有讲究
适量运动可以有效防止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但老年人春季锻炼不宜过早,因为早晨气温过低,容易使血管收缩过度,导致血压升高,同时气温的变化容易使人患上呼吸道疾病。因此,出门锻炼最好在太阳出来后进行。锻炼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尽量不参加长期打麻将、下棋等活动。年轻人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要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比如户外散步、跑步、打羽毛球、打太极拳活动,避免久坐、长时间用电脑等。
一定控制好情绪
气温的变化容易导致人的情绪波动,情绪激动可引起大脑皮质及丘脑下部兴奋,致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加,从而导致全身小动脉收缩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薄弱处易发生破裂,引起脑出血。
因此要求尽量做到情绪稳定,处事不要过激,更不要心情抑郁。遇到烦心事要学会调控心情、及时宣泄,必要时寻找一定的帮助。
老年人可以培养多些兴趣爱好,比如浇花养树、写毛笔字、登城观山等;年轻人更容易遇事激动、感情用事,因此更因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工作之余多参加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凡事往好处想,不要一味钻牛角尖,良好的心态能使内脏器官活动及新陈代谢处于最佳状态,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预防春季多发病的发生及旧病的复发。
定期检查
平时应做到合理、按医嘱用药,保持血压、血糖、血脂等在正常范围内,至少每3医院体检一次。当突发头痛或眩晕,突发四肢麻木、活动不便,突发一时性视物不清,突发舌根发硬或失语,精神萎靡或性格突然改变,或者无原因出现嗜睡等其中任何一种症状,或感觉已经好转或症状已经消失,医院就诊。
医院神经内科 朱小敏 刘亚红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yfzl/8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震惊为了血管不能再这样吃下去了
- 下一篇文章: 2015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