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血脂,如何抗动脉硬化



有些保健品和药物宣传,说通过吃药或打针能打通血管,消掉斑块。客观来讲,老年人血管内膜稍有增厚或是轻度斑块,是正常老化的表现,不要过于紧张。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吃药,可以延缓斑块发展,使其不至于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当斑块已经形成一定的大小,血管造成狭窄,单纯靠保健品或药物完全消掉斑块是不可能的。但长期吃药可以起到延缓斑块发展、稳定斑块的作用,减少斑块破裂或堵塞血管的风险。

我国18岁以上血脂异常人群已经达到1.6亿。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万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血脂异常对我国人的危险上升到原来的3-5倍。不仅如此,我国12个大城市、25医院对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查显示,血脂控制达标率仅为26.5%。近期国内外有不少研究表明,应用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他汀类药物预防治疗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另一方面,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过低(mg/dl)时可增加出血性卒中死亡的危险,大量的流行病资料表明,血清HDL-C水平与脑卒中发病成负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加1mmol/L(l5mg/dl),则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降低47%。胖者HDL-C也多偏低。吸烟可使HDL-C下降;而少至中量饮酒和体力活动会升高HDL-C。糖尿病、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状态可伴有低HDL-C。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往往伴有低HDL-C。一般人群的常规健康体检是血脂异常检出的重要途径。为了及时发现和检出血脂异常,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测定。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对于因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h内检测血脂。治疗(1)改善饮食习惯   ①调节饮食的结构: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忌食荤油,《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建议每日摄油量为20-25g、也就是半两油);增加维生素、纤维素(水果、疏菜、粗粮),如果每天吃一斤蔬菜,脑血栓的发病率减少6%、蔬菜还有预防癌症、降脂、防止便秘的作用。提倡摄入优质蛋白,所谓优质蛋白也就是指所含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的蛋白质,优质蛋白是我们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它们包括,鱼、家禽中的蛋白质和大豆中的大豆蛋白。提倡南方清淡的吃鱼方式,北方做鱼多盐、多油腻。   ②具有降血脂的食物: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等,北京心肺研究中心证实:每天食入5-15克黑木耳有相当少量阿司匹林的作用,中国人推荐阿司匹林用量为每天50-mg,平均为mg可预防脑血栓、冠心病。   ③少进食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少吃主食、甜食,主张每餐吃7-8分饱,有人做过试验,把老鼠分成两组,一组给予高热量高脂肪饮食,饱餐不限量;另一组给予低热量低脂肪饮食,并每餐吃7-8分饱,结果一段时间以后,饱老鼠组患冠心病的几率明显增高,死亡率明显增高

19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

(1)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的人。(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4)有皮肤黄色瘤者。(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20我个人的建议:

(1)血脂异常,尤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对已有卒中或冠心病危险因素(或病史)的患者以及家族型高脂血症患者应定期(3~6个月)进行血脂检测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

(3)对既往有TIA、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史,且TC高于5mmol/L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TG增高者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2项关于他汀类药物的大规模二级预防研究(北欧的4S、美国的CARE)显示他汀类药物预防治疗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 









































白殿疯是怎样引起的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yfzl/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