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他汀药抗凝药溶栓药都可预防脑梗区
总有人问,阿司匹林和华法林是一回事吗?肯定不是,阿司匹林、氯比格雷这类药物,被称为抗栓药,华法林、利伐沙班被称为抗凝药,他汀类药物,被称为稳斑调脂药物,还有溶栓药如阿替普酶等等,这些药物,大家都常听说,但是搞不清楚到底起到什么作用。那么还有人问,如果为了预防心梗脑梗,我要用吗?用哪一种,用多久?这四类药物确实都是最常用的预防或者是治疗心梗脑梗的药,但不是所有人都要用,更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要用,既然他们都是预防或者是治疗心梗脑梗的药物,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些药物在梗死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就大致了解了医生为什么为您选择了这种而不是那种药物的原因。脑梗、心梗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给脑或者是心脏供血的血管被堵死了,血流不通,进而脑神经细胞或者是心肌细胞因为缺血缺氧而不可逆的死亡,最终引起相应的症状,这就叫做脑梗或者是心梗。那么好好的血管为什么会被堵死?我反复说过,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动脉硬化,比如体检中查出的颈动脉斑块,全称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就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常见的形式。斑块主要是由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成分和一些细胞成分等构成的团块,它不是附着在血管壁的表面,而是长在了血管壁的内皮下。如果把斑块抛开,就是一滩类似于热粥一样的冻胶样物质,如果这类物质广泛地存在于血管的管壁上,原本光滑有弹性的血管就会变得僵硬,也就是所谓的动脉硬化。并且,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控制,斑块,有可能会越长越大,向内挤压血管的管腔,就会出现所谓的动脉狭窄。那么如何稳定住斑块?目前主要的方法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因为缺乏原料,斑块就难以长大,并且根据目前的观点,随着血管的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部分斑块有可能会变小甚至消失,但前提是长期的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压在较低的水平。因此,他汀类等调脂药物就是在这个环节上起作用,也就是所谓的调控血脂,稳定斑块。另外,越大含有脂肪成分越多的斑块就越不稳定,在血流的冲击下容易破裂,斑块破裂就意味着血管内壁出现了破损,并且暴露出来的这个斑块内的成分非常容易招致血液里的凝血成分就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就会本能地聚集,形成了血栓的根部,这个地方形成的叫血栓。形成血栓的最初的作用是试图堵住血管壁的破口,但是这个过程很容易失控,后续纤维蛋白会网住大量的红细胞等成分,形成血栓的尾部,血栓,就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长大,毒死管墙,堵在脑血管叫脑梗死,堵在心脏冠状动脉叫做心梗。并且,刚形成的血栓往往很不稳定,容易脱落,因此在大的动脉上形成的血栓,会随着血流堵塞远端的小动脉,比如颈动脉斑块破裂形成的血栓就容易向远处造成。相对较细的脑血管的毒死也就会引起脑梗死,而对抗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氯比格雷在这个时候就起到了比较关键的作用,让血小板不容易聚集形成血栓的根部,因此也有人称它们为所谓的抗衰药。如果没有吃阿司匹林,或者阿司匹林等药物也没有拦住血栓的形成,还是堵死了血管又怎么办?溶栓。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溶栓药都是进来用的,没有口服的,它们的作用就把刚刚形成的松散的血栓给溶解掉,让堵死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但是,这个需要在血管刚刚堵死的短时间内使用。至于为什么可以看我主页置顶的科普,还有一种就是抗凝药,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肝素钠等等,他们又起到什么作用呢?血栓不仅仅是在动脉血管里形成,在心脏也可以形成,特别是心房颤动,也就是房颤的病人心跳忽快忽慢,极不规律,就像您拿个勺子在下面粉的汤锅里乱搅,很容易形成沉淀,也就是血栓,这个血栓,主要是纤维蛋白,网柱一票细胞成分形成,与动脉血管的血栓的形成有一定的差异,所以用药也不相同,最常用的就是华法林、肝素这些所谓的抗凝药,另外,静脉血管里的血栓成分也和这类似,也需要的是抗凝,而不是抗血小板,所以你看这类药物虽然都与血栓,与心梗、脑梗有一定的关系。但各有各的作用,如何选择,那就不是你自己能够把握得了的,必须由专业的神经内科或者是心内科的医生来评估。所以,绝对不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吃,不是您的老伴或者是隔壁王大妈在吃,您就要吃。要不要吃,吃哪一种,吃多久,即使是专业的医生也得结合您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选择,并且吃上药不算完,还得定期复查随访,保证药物让需要控制的指标长期稳定在一定的范围,这样才能够既保证作用,又尽量的规避副作用。#脑卒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yfzl/13841.html
- 上一篇文章: 陈皮泡水不能随便喝牢记4禁忌,5搭配
- 下一篇文章: 阿司匹林最长可以吃多久什么情况下能停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