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的这场新闻发布会,有上海的ldq



1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以“助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情况,发布《绿色发展·协作保障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检察白皮书》,并回答记者提问。

年最高检首场新闻发布会

有上海的“特写镜头”

镜头一

打出生态保障的检察“组合拳”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盛勇强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上海检察机关与沿长江流域10省检察机关打出了一套生态保障的检察“组合拳”。

一是强化了区域检察协作。上海市检察院牵头设立长三角区域检察协作办公室,统筹长三角一体化、长江下游检察协作事宜。二是探索跨区域管辖机制。将区域内的大气、水域污染公益诉讼案件交由铁路运输检察院集中管辖。三是完善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针对治理难题,创新“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四是落实到跨区划具体办案上。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协同办案机制;对跨省际公益保护线索,最高检实行指定管辖。

镜头二

首次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出席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长三角地区建立特殊案件跨省际办理机制具有必要性:一是服务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司法机关的重要使命;二是保障法检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现实需要;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针对建立特殊案件跨省际办理机制,她建议:一是从程序上争取人大授权,在原有铁路法院和铁路检察院的基础上建立跨行政区划(跨省)的法院、检察院,实现跨省际特殊案件的集中管辖;二是在长三角建立起特殊案件相对统一的诉讼体系,梳理明确与最高法院巡回法庭、海事法院等司法机构的关系。

镜头三

《白皮书》六次

上海

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

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与生产发展转型

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将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推动生态环境修复相结合,推行“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将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与服务保障打好三大攻坚战同部署、共推进。上海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卞某某等4人污染环境案首创先行缴纳保证金的赔付方式,通过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督促行为人签订生态修复协议,并缴纳保证金万元,破解诉前难以完成环境修复的难题。

强化协同联动

构建检察协作新格局

跨省域检察保护“形成一盘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检察机关围绕“联防联治协同发力,筑牢环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屏障”主题召开联席会议,出台加强环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三年行动方案,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深度融合。

跨地域检察联动“拧成一股绳”。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市三地检察机关共同签署《太浦河流域生态资源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并跨界协作开展“同护一江水、共建两岸绿”联合行动,依托苏州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和巡回工作站共同对太浦河流域跨界污染情况进行公益诉讼线索排摸、勘验取证和初步调查工作,发现公益诉讼线索2件,成案1件。

跨系统执法司法“同使一股劲”。各地检察机关自觉将检察职能融入本地党委、政府关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各项部署中,变检察监督为共建共享。上海市检察机关发挥磋商主导作用,与生态环境部门共同推动矽比科公司润滑油漏出污染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有关修复工作,损害赔偿协议履行到位。

做实智慧借助

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水平

加强办案团队专业化建设。各地检察机关以专业化办案分工,积累专业化办案经验,提升专业化办案水平。上海市、重庆市检察机关择优组建环资案件、公益诉讼专业团队,建立专家智库;

上海、浙江、安徽、湖南等地检察机关与科研院校合作成立公益诉讼研究中心,为办理涉环境资源保护案件提供专业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xgyy/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