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做好5个方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类型,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重要病理基础。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最终导致靶器官功能障碍。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合理使用药物,能够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是预防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重要措施。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01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整体防治的基石并且贯穿于综合管理全过程。主要包括:(1)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
(2)控制体质量,使体质量指数维持在18.5~23.9kg/m2;
(3)戒烟限酒;
(4)规律运动,避免竞技性运动;
(5)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02抗血小板治疗
推荐综合使用心血管病10年及终生风险评估工具,对人群进行划分。对于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后心血管病10年风险为高危的40~70岁成年人,在权衡获益和出血风险后,可服用阿司匹林(75~mg/d)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长期使用前建议行出血风险评估,必要时检测便潜血和幽门螺旋杆菌,避免严重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03血脂异常干预(1)年龄<40岁且血脂为理想水平者,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者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建议:①中低危个体,LDL-C<3.4mmol/L(mg/dl)或降低幅度≥30%。②高危个体(包括LDL-C≥4.9mmol/L的严重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年龄>40岁糖尿病患者),LDL-C<2.6mmol/L(mg/dl)或降低幅度≥50%。
(3)建议每位成人至少行一次Lp(a)水平检测。
(4)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仍不达标者首选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必要时可联合用药,如加用依折麦布和(或)PCSK9抑制剂等。
04血糖监测和控制
(1)对于成年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尽早行糖尿病筛查;
(2)对于儿童或青少年糖尿病高危人群,宜从10岁或青春期开始行糖尿病筛查;
(3)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复查1次;
(4)主要筛查指标包括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如空腹血糖≥6.1mmol/L或随机血糖≥7.8mmol/L,应进一步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5)在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药物治疗首选口服二甲双胍。
05血压管理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推荐:
(1)年龄≥18岁健康人群至少每年监测血压1次。鼓励采用家庭自测血压(精神高度焦虑患者除外)。
(2)根据心血管风险分层:高危/很高危者,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同时立即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并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中危者,改善生活方式数周后,若血压未得到控制,则开始降压药物治疗;低危者,改善生活方式1~3个月后,如血压仍不达标可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文献索引:赵连友,孙英贤,李玉明,等.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8(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lctx/12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18亿不卖的失眠偏方,治疗一人好一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