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养生,除了添衣保暖,还有这几点中老年



霜降节气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进入霜降节气后,气温有明显的下降情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述:“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时节,每天早晚温差加大,人们除了要适时添加衣服之外,还应格外重视养生防病。

霜降有四防:

一、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即便是进入到霜降了,饮食仍应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主,可多吃梨、苹果、葡萄、香蕉、萝卜、百合及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燥烈之物。

此外,鸭肉、海参等为润燥佳品,鸡肉、猪肉、牛肉、鸽肉等较为平性之品也可适当食用。但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除非阳虚体质者,应尽量少吃。

二、防湿邪

秋天的雨水多,须防湿邪带来的身体不适,如水肿或腹泻。如果脾伤于湿气,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埋下病根。日常可以吃些莲藕、山药等祛湿的食物。

三、防秋郁

秋季养生防秋郁,首先要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保持好心情;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

四、防贼风

秋天气候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被中医称为贼风。

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中老年人。对年轻女性来说,腿部的保暖也尤需注意。

霜降养生,掌握五要点:

一:护膝暖足

霜降虽然还是秋天,但其温度和冬季没有多大的差别,尤其是在早晚时候,温度很低,在很多地方都会出现结霜的现象,需要注意添加衣物,避免受寒感冒。

人体关节部位最怕受凉,容易出现腰腿痛等疾病,因此需要开始加强保暖。此时穿衣不宜露膝,同时要注意护足。爱美的女士尤其要注意脚踝保暖,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以免足部受凉。

二:护养肠胃

霜降时,天气明显转凉,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机体代谢增强,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是消化道溃疡的高发期。养护肠胃,日常可以吃点糙米。

糙米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能促进血液循环,源源不断地为肠道输送能量,预防便秘和肠癌。可与排骨、海米一同熬制成粥。也可以喝点甜菜根茶水,甜菜根含有丰富的钾、磷等,有利于促进肠胃道的蠕动。中世纪的欧洲就常用其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另外,甜菜根具有的特殊红色素“甜菜红”、甜菜碱,以及甜菜纤维,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把肠内的胆固醇结合成不易吸收的混合物质而排出,从而降低肠道病变几率。

三:防血管病

气温降低,一些不爱活动的老年人会出现腿疼、肿胀,多数人会以为是受凉了,其实这可能是老年人下肢血管疾病的表现。尤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因其症状与关节炎相似。日常可以多吃点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此外,醋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鱼肉富含硫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及牛黄氨酸,有改善血管弹性、顺应性及促进钠盐排泄的作用。

四:保证睡眠

霜降前后,昼短夜长,差不多5点多天就开始变暗,而早上差不多到6点半之后才会慢慢天亮,夜间时间很长,睡眠一般都不是问题。

并且,霜降时候,温度差不多在10~20度之间,这种温度盖毛毯或薄被睡觉最是合适,不冷不热,但霜降前后,睡觉不宜太久,一般在每天8小时左右即可。

五:温补肾脏

霜降过后,要有意识地补补肾了:霜降时节多泡脚,不仅能补肾还可以预防感冒、缓解感冒症状、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用热水泡脚时可放艾叶,一遍泡脚一边搓腰,两手握空拳放在腰眼的地方上下搓,时间15-20分钟。每晚睡前两手攀足,可通肾经和膀胱经,强筋骨,固肾腰,增加阳气。双手握住两脚,上身前倾,逐渐加大幅度。重复2-3次后,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温暖膝关节。

10月下旬,北方地区早晚温度越来越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的中老年人要格外重视调养防病。

气血固本口服液,取自名方,精选刺玫果、刺五加、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黄精等20味经典中药材,综合调理五脏气血平衡,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固肾、宁心安神的功效,早、中、晚一日三支,对气血不足、脾肾两虚、心神不宁引起的体倦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失眠等症状有明确疗效。

两大优势,品质可靠

选药道地高标准

为了使疗效达到最佳,气血固本口服液的生产企业——长寿药业制定了严格的道地药材标准。以起关键作用的君药成分刺五加的采购为例,从辽宁药山定点采购当年新鲜采摘的野生刺五加,有效成分比普通的种植药材高近30%。据了解,目前在全国同类中成药里,能做到这一点的少之又少。

质检严格有保障

光有好药材,还得有好的制药装备及工艺、严谨的质量控制。长寿药业在深圳为气血固本口服液装备了国内先进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和检测系统,年产口服液可达2亿支。并且按照国家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全产业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多个质量检测项目和质量控制点,务求滴水不漏,对质量严格把控。

免责声明本刊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本人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lctx/10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