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病现在进入高发期,腿冷腿麻,走路跛行,



不少人都用“冻得脚都麻了”,来形容天气很冷。然而每年,总有不少病人因为天冷脚麻,没当回事情,病情拖延,后果很严重。从今年10月中旬以来,天气逐渐转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入就诊高峰期,浙医二院血管外科王坚主任医师说:“轻者放了支架,重者只能截肢保命,如果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有所了解,完全可以早作预防。”

一个马上就医一个拖了一周结局大不同

昨天下午,在浙医二院血管外科,王坚主任医师刚下手术台,就直说病人“运气”好,“还好及时送医,通过球囊扩张,放置支架,血管畅通,下肢肿痛就会好转。”王坚主任医师说。

71岁的李大伯就是这位“运气”蛮好的病人。半个月前,李大伯发现自己大拇脚趾不知道什么原因,开始发红,左边的腿总有点隐隐作痛。他原本以为是变天的原因,风湿疼痛发作,李大伯没当回事情。

但随着温度的持续走低,李大伯脚痛一天天加剧,让他都没法走路,甚至大拇脚趾开始溃烂,李大伯马上到了浙医二院血管外科进行就诊。“经过检查,李大伯下肢股动脉到腘动脉交接处,出现闭塞,小腿部也有节段性狭窄,血液只能一节节流过,流动不畅。”王坚主任医师说。经过治疗,李大伯三四天即可康复出院。

和李大伯同一个病区的姚爷爷,每天都惴惴不安,腿疼不止,只能靠止痛针入眠。80岁的姚爷爷和家里人,焦心等待心肺指标报告。因为只有指标好转,他才能进行截肢手术,保住性命。说到姚爷爷,王坚主任医师一脸惋惜,“这是一个老病人了,去年冬天就放置了动脉支架,但今年天冷,姚爷爷还是左下肢疼痛,脚趾头有点溃烂,在家耽误了一周,结果入院检查后,发现去年已经进行疏通的左下肢血管全被堵塞,远端肢体坏死,脚趾头溃烂仅仅是表象。现在不是能不能保住腿的问题,而是心肺功能指标转好后,截肢手术保命的问题了。”

下肢冰冷麻木不可忽视

事实上,不管是李大伯,还是姚爷爷,王坚主任医师在问诊,他们都谈到了早期有腿麻的症状。王坚主任医师说:“其实下肢冰冷麻木,就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症状。但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自己年纪大了,缺钙或是着凉所致,极其容易贻误病情。夏天,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通畅;但天气转冷,人体自动调节,血管进入收缩状态,不少人下肢动脉疾病就显现出来。”

王坚主任医师重点提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三高”人群更容易患病,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要是不及时改善,动脉腔内可继发血栓形成,使阻塞症状加重,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使患肢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肢端坏死,需要截肢。

那么身体出现哪些症状,我们需要留个心眼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四个常见的阶段:早期会出现足部发凉、发麻;中期出现的症状叫‘间歇性跛行’,它的特点是走一段路后觉得小腿部痛,休息片刻又能继续行走;到了晚期即使不走也会出现肢体远端疼痛,夜间疼得甚至不能入睡;到了终末期,就是肢体坏死。”王坚主任医师说。

这病现在进入高发期但泡脚并不可行

进入冬天,不少人都有泡脚的习惯,因为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泡脚可以加速血液循环。那么自然有人想当然认为,如果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进入冬天,那能否在家泡个脚,缓解一下病情呢?

对此,王坚主任医师连连摇头,他说:“正常人泡脚肯定是好的。但我不赞成这样的病人还进行泡脚。泡脚所带来的活血作用,仅仅只是增加了正常组织的血流,而缺血硬化血管获得益处并不多。同时,因为麻木缺血的病患对于温度的感知力很差,皮肤本来就薄,水温万一过高,而脚无知觉,那会引起下肢烫伤,继而破损、溃烂,加速病情的发展。所以除了糖尿病人以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来说,泡脚还是得慎重。”

王坚主任医师建议:如果出现腿麻,继而间歇跛行的情况,先不要自治,建议前往血管外科门诊进行就诊,明确病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降血脂药物。另外,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运动药方,进行下肢行走的运动,提高肢体缺血耐受性,改善肢体血液循环。

来源:杭州日报

素材提供:浙医二院血管外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lctx/1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