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体检时发现的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回事



颈动脉是人体通向头面部的主要动脉,正常时它供给大脑组织85%的血液。高血压、动脉硬化可直接侵害颈动脉,尤其是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起始段,由于血流动力学的缘故,血流在此容易形成涡流,久而久之涡流会损伤该处的动脉内膜,血小板、脂质成分在损伤处沉积,慢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主要是由于颈动脉分叉部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的。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狭窄使脑血流减少到临界状态以下,或者斑块碎片(即所谓血栓)脱落随血流漂流到脑部阻塞较大的脑动脉而致。

你是否遇到过颈部彩超体检报告写着:“血管内中膜增厚”或“斑块”,这是什么意思呢?

血管壁有外膜、中膜、内膜,三层膜紧贴在一起,颈部彩超可以通过测量来判断颈动脉的厚度。

内中膜厚度不超过0.9毫米,属于正常范畴;

内中膜厚度达到1~1.4毫米,属于内中膜增厚;

内中膜厚度大于1.4毫米,属于颈动脉斑块形成。

斑块分三种类型:软斑、硬斑、混合斑

软斑:也叫“不稳定斑块”,危险系数较高,它就像刚刚落地的雪花,风吹过的时候,雪花就容易被吹走,飘到其他地方。

硬斑:也叫“稳定斑块”,危险系数相对较低,它就像雪花堆积后结成的冰块,和地面牢牢贴合,不容易被风吹散。

混合斑:“软斑”和“硬斑”的混合体,危险系数高。

斑块主要含脂质,较软,像“小米粥”一样呈黄色,这种动脉硬化斑块又称“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是如何形成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因素导致。

2、血管内皮受损,血液中过多的脂质沉积于受损血管的内外膜夹层间血管壁,形成早期的脂质条纹,经过多年的进展,最终发展为粥样硬化斑块。

那么,怎么判断斑块是否脱落?

颈动脉彩超是颈动脉斑块最常规的检查方法。可对斑块进行厚度和长度的测量,根据回声的性质对斑块成分进行初步的判断。

发现颈动脉斑块后需采取什么措施?

初次发现颈动脉斑块(除高危因素人群),最初2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观察斑块有没有增大、是否稳定;若2年内保持不变,可改为一年复查一次。

有高危因素的人群,需去除高危因素,对于高血脂的患者,一般需连续服用降脂药,每6个月~1年复查颈动脉彩超,并抽血化验血脂及肝功能。

大部分颈动脉斑块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往往通过颈动脉彩超发现;有少数人颈动脉斑块造成血管严重狭窄的情况下,会出现相应血管供血不足的症状。

颈动脉斑块主要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随着年龄增大,大家都有可能发生动脉硬化。其中颈动脉这个区域的动脉硬化,可能引起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lctx/10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