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人三分之一动脉硬化原因在这



近期我国一项全国调查,对平均年龄为60.7岁的近8.5万名参与者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达36.2%,且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然而,我们对心脑血管病并非束手无策,六成心脑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在首次针对生活方式与血管病关系的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中,约60.5%的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归因于没有达到7项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分别是戒烟、控体重、常运动、合理饮食、控血压、控血脂和降血糖。若能养成健康的日常生活方式,就可以避免或延迟发病。血管老化原因并非单一

血管遍布人体全身,有如家中自来水管道,用的时间久了,内壁容易结垢、生锈。没有健康的血管,人体就像一片没有水灌溉的庄稼,容易枯萎。

动脉粥样硬化是抗衰老的重点,也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诱因,中老年群体尤其要注意。动脉粥样硬化随年岭加重是人体生理现象。人体老化后,动脉血管内皮易损伤,出现斑块,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代谢能力不断下降,动脉血管就易发生硬化。

但是年龄只是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因素之一。在调查中显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因为生活习惯不良。虽然女性在50多岁绝经后,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和男性本应相近,但由于男性多有吸烟、饮酒、饮食油腻以及生活不规律等不良习惯,所以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更高。健康的血管有三大指标:动脉血管口径大、管壁光滑、柔软弹性好。但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引发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这些都会加剧血管指标变化,当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在血管内壁上越积越多,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仅如此,这些物质让血管壁疙里疙瘩,凹凸不平,血管壁口径越来越窄,血管壁的柔韧性下降,血管开始硬化,血流受阻。

早期血管堵塞无症状

当血管里形成的粥样斑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造成斑块内容物与血液发生反应,在短时间内形成血栓。血栓会跟着血液到处流动,当流到脑或心脏附近的动脉血管,突然阻塞血流,就会造成脑卒中或急性心肌梗死。然而,当血管被堵塞20%~30%时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当血管堵塞50%时,大部分人在大多数时间仍完全没有感觉,只有在特别激动或特别劳累等诱发因素下,才可能出现心、脑缺血,甚至直接诱发脑卒中就心肌梗死。因此,提前预防和及早治疗很重要。

七项心血管健康指标

不少人年龄不大,血管年龄却已开始衰老。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发率在我国正逐渐年轻化:临床上发现,不少年龄不到40岁的年轻人,在体检时显示血管里已形成斑块;不到60岁的人的颈动脉超声报告显示,颈动脉已经出现超过50%的狭窄。如何管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年轻化,防止心脑血管病带来的高死亡风险?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中给出了答案,其将生活方式干预列为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手段。

我国首次针对生活方式与血管病关系的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中,约60.5%的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归因于没有达到7项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分别是戒烟、控体重、常运动、合理饮食、控血压、控血脂和降血糖。若日常生活中努力纠正过来,就可以避免或延迟发病。换句话说,六成心脑血管疾病可防可控。这七项心血管健康指标在生活中做起来并非难事:

1.减少吸烟并逐渐戒除吸烟习惯,远离二手烟。

2.通过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合理搭配来控制体重,尽量不要超过热量上限。

3.坚持运动,根据自己年龄、性别、体力等不同情况确定运动时间和强度。一般可进行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每次坚持30分钟,每星期至少5次,运动后心率加年龄以不大于为宜。

4.饮食要减少摄入盐、糖、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等,多吃低热量且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和其他营养素的食物。

5.积极监控血压,血压应控制在/90亳米汞柱以下。

6.减少油脂、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等摄入,控制血脂。

7.监测与控制血糖,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胡萝ト、芹菜、燕麦等,以延缓肠道吸收糖分。如果单纯生活方式改变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药物治疗。

本期编辑:瑞瑞孔;审核:健康君

往期精彩回顾

关于肾病,有个绝不外传的“二五八”治疗方案!让你终生受用的哮喘治疗方法大实话:人老了,别瞎想!

健康增寿很简单,三个方面来实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jbzs/9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