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背上有个血管畅通的检测点下肢动
人老了,腿脚就不利索了,这是很多中老年人惯有的思维,并将腿脚不利索的原因归咎与“关节炎”或“骨质疏松症”上,却忽视了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下肢动脉血管硬化。
黄老太太年龄其实不大,67岁的她被家人称为“老太”,是因为她腿脚确实不太好,平时走一走路腿就容易泛酸,因此她很不爱出门走动。老伴劝她应该多运动,人老了越不走动腿脚越容易“废旧”,这不每天拉着黄阿姨到公园遛弯。可最近,黄阿姨发现自己的小腿疼痛症状加剧,尤其是左小腿只要一走就疼,还抽筋。医院检查,检查发现她患的是下肢动脉硬化。
一走路就腿疼,偶尔还出现脚凉、腿抽筋等症状,可能跟年纪没关系,而是腿上的动脉血管“变硬”了。
指导专家崔超毅(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血管外科)动脉硬化是指动脉血管增厚、变硬,逐渐失去弹性,导致管腔狭窄,影响供血的一种血管问题。如果一直忽视它,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可能有截肢的风险。
血管硬化的危害往往会影响全身。如冠状动脉硬化会让心脏缺氧,出现心绞痛;脑动脉硬化,情绪激动时,血管容易破,造成脑溢血(中风);肾动脉硬化,可能影响肾功能。而下肢动脉硬化则会导致腿部血管变窄、供血不足,出现腿麻、发凉、走路疲劳甚至疼痛。
识别:
下肢动脉硬化症状易混淆
由于下肢动脉硬化早期的症状跟其他一些疾病的症状相似,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视。
下肢动脉硬化容易跟老寒腿、腰椎病混淆,患者可通过下列症状区别。
下肢动脉硬化是走一段路才开始疼痛,感觉像“腿抽筋”,休息可缓解。腰椎病的症状是一走路就疼,且休息不能缓解,且疼痛是“窜着痛”的感觉。
而老寒腿的症状主要是关节部位发凉、疼痛、僵硬,因此活动受限,可能有关节炎病史。
下肢动脉硬化症状的分期
依据病症的发生发展,下肢动脉硬化也分为早、中、晚三期。
在不同的病程时期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在早期症状轻微,患者一般会感觉脚发凉,走路容易累,甚至多数患者没有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腿部动脉狭窄,患者会出现一走路就腿疼,但休息片刻又有所缓解。这是由于随着腿部动脉的逐渐变狭窄,血管只能满足腿部肌肉组织休息时(静息状态)的供血。这种症状也叫间歇性跛行,疼痛位置可能是小腿,也可能是大腿;
到了后期,腿疼的症状就是动静都会疼,而且在夜间入睡时疼痛加剧,而且由于腿部血管狭窄已经非严重,腿部部分皮肤温度明显下降、出现色泽苍白或发紫等症状。
所以,一旦出现单侧腿疼,特别是伴随下肢麻木、发冷、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医院的血管外科进行治疗。
自测:
血管好不好,摸摸就知道
那么,当出现了腿麻、腿痛、腿肿的症状,如何来测试自己是不是因为下肢血管变窄而引发的症状呢?
有一个常用的方法很有效:摸足背动脉脉搏,患者可在家自行检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足背动脉的搏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下肢血管健康状况。具体方法是触摸足部足背正中最高点。虽然,足背动脉的搏动强度因人而异,有些人搏动很强,有些人似有似无,主要与天生差异或脚的胖瘦有关。但如果足背动脉搏动突然发生了变化,例如,左右两侧强弱不对称,双脚足背脉搏跳动都很弱,则都有可能是腿部血管出现了问题,应该尽快就诊。
预防:
远离加速血管硬化的高危因素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高凝状态、血液粘着性增高及高龄等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与糖尿病的危害大,二者均可使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3~4倍,合并存在危险性更高。其次是高脂血症,尤其是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全身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三高”人群出现血管问题的风险更高,要多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jbzs/9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视高胆固醇血症,警惕颈动脉硬化
- 下一篇文章: 不及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可能会影响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