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李荣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病例简介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1岁。
主诉:阵发性胸痛胸闷1月,加重1周。
入院日期:年05月19日。
现病史:
1、患者于1月前开始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痛胸闷症状,多以活动及睡眠时明显,疼痛位置在胸骨中下段明显,呈持续性压榨性疼痛,急诊送至我科被诊断为"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并于年04月29日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双支病变",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患者家属拒绝进行PCI治疗,办理出院口服药物治疗。
2、此次于1周前开始患者自觉上述症状有所加重,呈阵发性发作,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同时伴有上腹部不适症状,患者自觉不可耐受,至我院门诊求治,建议住院治疗。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无头痛头晕,无咯血,无腹痛腹泻,无四肢抽搐等症状,精神一般,饮食睡眠尚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年04月29日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双支病变"。
个人史:吸烟史50年,平均20支/日;饮酒史50年,平均10两/日。
既往用药情况:
阿司匹林肠溶片(0.1g/片)每晚一片;
氯吡格雷片(75mg/片)每日一片;
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片)每晚一片。
二、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BP:/70mmHg,神清,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扩大,心率80次/分,律尚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剑下压之不适,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年04月29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后前位)
年04月29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足位)
年04月29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干位)
年04月29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右肩位)
年04月29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头位)
年04月29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蜘蛛位)
年04月29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RCA)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6.26×/L,Neu:64.20%,HGB:.0g/L,PLT:.0×/L。
血生化常规(年05月19日,本院):
肾功能:Cr:49.9umol/L,BUN:5.05mmol/L,UA:.0umol/L。
心肌酶学:CK:47.3U/L,CKMB:13.1U/L,CTnI示:0.42ng/ml。
肝功能:ALT:22.9U/L,ALT:20.5U/L,TP:72.9g/L,ALB:40.3g/L。
血脂分析:TG:1.49mmol/L,CHOL:4.69mmol/L,HDL-C:1.01mmol/L,LDL-C:3.15mmol/L,VLDL:0.67mmol/L。
C反应蛋白:1.46mg/L。
血凝测定(年05月19日,本院)示:(-)。
血气分析(年05月19日,本院)示:
PH:7.,PCO2:38.6mmHg,PO2:90.9mmHg,HCO3:23.1mmol/L,BE:-1.5mmol/L。
D-二聚体(年05月19日,本院)示:0.32mg/L。
甲状腺功能测定(年05月19日,本院)示:FT3:3.pg/ml,FT4:1.ng/ml,TSH:2.mIU/L。
尿常规(年05月19日,本院)示:(-)。
大便常规+隐血试验(年05月19日,本院)示:(-)。
免疫八项(年05月19日,本院)示:(-)。
辅助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年04月29日,本院)示:
冠状动脉呈右冠优势型,LM,LCX未见异常,前向血流TIMI3级,LAD近段在分出对角支后可见一80%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RCA中段完全闭塞。肺部CT(年05月19日,本院)示:心影增大伴少量心包积液,请结合临床,两肺少许慢性炎症。
心电图(年05月19日,本院)示:
窦性心律,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陈旧性)。
心脏彩超(年05月19日,本院)示:
左室增大,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主动脉瓣钙化,左室收缩舒张功能降低,少量心包积液。(LV:63mm,LA:37mm,RV:22mm,RA:40*46mm,EF:41%,SV:85ml,静息状态下整体室壁运动减弱,以下后壁运动减弱明显至无运动,该处心肌变薄,心包腔内见少量液性暗区)。
动态心电图(年05月22日,本院)示:
窦性心律,房性早搏部分成对,下壁心肌梗死(陈旧性),心率变异性降低。(24小时总心搏次,平均心率77次,最快心率次,最慢心率66次,室上性早搏次)
四、初步诊断
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肌梗死
心包积液
诊断依据
(1)该患者为71岁男性。
(2)主因"阵发性胸痛胸闷1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1月前开始出现胸痛胸闷症状,多以活动及睡眠时明显,疼痛位置在胸骨中下段明显,呈持续性压榨性疼痛,急诊送至我科被诊断为"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并于年04月29日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双支病变",1周前开始患者自觉上述症状有所加重,呈阵发性发作,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同时伴有上腹部不适症状。
(3)入院后查体:BP:/70mmHg,心界扩大,心率80次/分,律尚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剑下压之不适。
(4)结合患者所述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现可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包积液"诊断。
鉴别诊断
1.心肌梗死:
多有劳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食等诱因,持续时间长,不能自行缓解,硝酸甘油不可缓解,伴有心肌酶学的改变,心电图可继发有ST段和T波变化。
2.主动脉夹层:
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偶有意识模糊和偏瘫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
3.急性肺动脉栓塞:
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心电图示I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Q波显著T波倒置,胸导联过渡区左移,右胸导联T波倒置等改变。
4.急性心包炎:
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但心包炎的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和咳嗽时加重,早期即有心包摩擦音,后者和疼痛在心包腔出现渗液时均消失;全身症状一般不如MI严重,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出现。但就现检查结果,暂不予以考虑。
治疗方案
给予调节血脂,软化血管,保护血管内皮(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氯吡格雷),抗凝(低分子肝素及替罗非班)等冠心病二级预防以及活血化瘀等对症支持处理。
五、冠脉造影
CAG+PCI术:于年05月24日在我院复查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呈右冠优势型,LM,LCX未见异常,前向血流TIMI3级,LAD近段在分出对角支后可见一80%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RCA中段完全闭塞”,现拟于RCA近中段病变处放置3.5×29mm的乐普药物洗脱支架一枚。冠脉造影复查RCA冠脉情况
BMW导丝尝试通过闭塞病变处
BMW导丝尝试通过RCA中段病变处未能成功
送入1.5*15mm的Maverick预扩张球囊增加BMW导丝支撑力
BMW导丝在球囊支撑下到达RCA远端
以10—12atm压力对RCA中段病变进行反复预扩张
重复造影RCA中段病变处狭窄有所减轻
更换为2.0*20mm的Maverick预扩张球囊再次进行预扩张处理
重复造影RCA中段病变处狭窄明显减轻
送入3.5*29mm的乐普药物洗脱支架定位
送入3.5*29mm的乐普药物洗脱支架准确定位并释放支架
以支架内球囊反复扩张使支架贴壁
重复造影提示RCA中段病变处狭窄基本消失
撤回球囊再次造影
更换头位再次造影
六、治疗效果评估
患者诉胸闷胸痛等症状较前好转,且上腹部不适症状亦有改善,右侧桡动脉穿刺点恢复情况良好。
查体:BP:/70mmHg,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扩大,心率77次/分,律尚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剑下压之不适,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指标:
血常规示:
WBC:6.00×/L,Neu:69.60%,HGB:.0g/L,PLT:.0×/L。
血生化常规示:
Cr:53.7umol/L,K+:4.20mmol/L,BUN:3.52mmol/L,UA:.0umol/L,Na+:.2mmol/L,CK:47.9U/L,CKMB:10.4U/L,CTnI示:0.47ng/ml。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
最终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RCA)
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
心包积液
后续治疗方案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受凉,低盐低脂饮食。
2.氯吡格雷(20mg/片)每天晚上一片(至少服用一年);阿托伐他汀(20mg/片)每天晚上一片(终生服药);阿司匹林肠溶片(0.1/片)每天晚上一片(终生服药)。
3.定期复查血生化常规及血常规以及血凝,监测血压变化情况。
4.建议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了解恢复情况。
5.半年后复查冠脉造影了解变化情况。
6.注意药物副反应情况,如有特殊不适立即就诊。
七、专家点评
该病例也反映出与患者充分沟通的重要性,患者也需要提高对疾病认识。
病史书写规范,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清晰,能够按照目前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救治指南和PCI治疗指南要求,对ACS患者进行病情风险评估,实施了包括PCI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管理患者规范,并进行随访。
点评专家:
医院
文章来源:ACTIVE项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jbzs/7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个秘方救了无数心脏病血管硬化三
- 下一篇文章: 决定你寿命长短的不是饮食和运动,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