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2型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无创性
近年来,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大血管病变(包括心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中,大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多项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与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的大血管病变通常更广泛、更严重、发病年龄更早。
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早期合适的降糖治疗非常重要。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检测需要多系统的综合评估,以明确大血管病变的部位、性质与程度。
目前,评价血管结构的方法,主要包括:①使用超声成像、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手段检测某个动脉的管壁内中膜厚度和粥样斑块形成情况;②通过测量上臂与踝部血压,计算踝臂血压指数,即放情况。
评价血管功能的方法主要有:①心电图运动试验(EET);②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③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④其他:通过进行脉搏波波形分析,计算反射波增强指数(AI)及使用超声成像手段,直接检测某个特定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顺应性。
1血管结构的评估
1.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
动脉内中膜(IMT)是指动脉管腔-内膜界面与中膜-外膜界面之间的距离(即动脉壁内膜与中膜厚度之和),采用B型超声检查进行测量。推荐在尚无心血管病变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作为早期评估大血管病变的无创检查手段。
1.2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以多层螺旋CT为代表的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作为一种无创、重复性好、效价比高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协助冠心病的诊断。推荐使用Agatston钙化积分来评估冠状动脉血管壁的钙化情况。另外,凡是冠脉管腔狭窄程度超过50%则认为存在有意义狭窄。双源螺旋CT通过增加第二X射线源和探测器的新技术,实现了低的曝光剂量和高质量的图像,推荐在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其他无创性检查提示可能存在潜在的心肌缺血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
1.3踝臂指数
ABI是指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ABI主要用于评价动脉阻塞和管
腔狭窄程度,是临床上早期诊断下肢阻塞性疾病的常用手段。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重视无创性ABI检查,遵循早期发现、规范治疗的原则,预防心血管事件。
1.4趾臂指数
TBI是评价下肢动脉到脚趾末梢动脉的血流状态的敏感指标,TBI=脚趾的收缩压/上臂的收缩压。对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当ABI检测值异常升高时,测量TBI是一种敏感的诊断方法。
2血管功能的评估
2.1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EET),又称运动负荷试验。该检查价格低廉、易于管理,推荐用于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心功能的监测。
2.2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近年临床应用血流介导肱动脉血管扩张试验,作为判断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性方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重视无创性血管内皮功能检查。
2.3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PWV作为患动脉粥样硬化或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的评估指标,可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和死亡。PWV能够很好地反映大动脉僵硬度,是评价主动脉硬度的经典指标。PWV测定适用于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大血管病变筛查,推荐定期检查。
2.4其他
总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利用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检测技术了解这些患者的血管特征,检测血管壁的硬度及弹性改变,进行有效的危险分层,使我们能够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其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治疗,早期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以预防严重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2型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无创性检查的专家共识》(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循环杂志》年第3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6.23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jbzs/7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人若有此状,恐是动脉硬化做儿女的一定
- 下一篇文章: 脑动脉硬化这样灸最有效改善脑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