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走路腿没劲,警惕动脉硬化闭塞症
苏先生我的父亲今年六十五岁,虽然吸烟几十年但是身体一直很硬朗,最近外出回来总说感觉腿没劲,休息片刻就能缓解,继续行走一会儿又会出现腿没劲的症状。老人偶尔腿疼,我们给他按摩也没有好转,到医院骨科拍片检查没有异常,医生说可能是血管方面的问题。那老年人走路腿没劲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医院血管外科专家刘莹解答:首先要提醒大家,老人出现腿疼的症状不要第一时间进行按摩。如果老人下肢出现发麻、发凉、疼痛,则要警惕是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的症状表现。
老人走路间断没劲的症状在临床上称为“间歇性破行”,这是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常见的症状。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老年人,发病年龄45岁以上居多,临床早期表现为肢体的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随着肢体缺血的加重出现静息痛,皮肤颜色苍白等现象,到疾病晚期或出现肢体末端溃烂、坏疽的症状。该病是多种原因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血液粘度增加,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出现血栓,导致下肢慢性缺血。
供应四肢血液的血管称为外周血管。在老年人中,由外周血管堵塞引起的四肢不适很常见,据统计患病率约15%。不仅是患者,甚至有些医生对这种疾病的认识都不够,常常误认为“老年关节病,体力不好,或坐骨神经引起的问题等”。
很多患者把外周血管病引起的腿部症状当成是老年慢性病,不着急慢慢地治疗,结果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延误诊治良机。间歇性跛行轻微时不会致残,但如果血流严重受阻导致氧和营养供应不足,严重时会发生坏疽、趾端发黑。在临床上,有的患者发现趾端发黑或者腿部发紫才来就诊,但此时肢体缺血严重已经发生了细胞损伤和死亡,有些甚至到了截肢的地步。
除了腿部症状,患外周血管病的老人的上肢也会发生动脉阻塞,出现患肢无力、发凉、无脉或脉弱。如果上肢的上游供血动脉严重狭窄,还会通过一定的机制,发生“窃血现象”,就是说患肢活动时,本来供给大脑的部分血液被缺血的动脉“偷走”,以供给缺血的患肢,结果导致头晕,甚至脑卒中。
医院,二十余年坚持走中西医结合之路,积极探索研究,不断总结,形成了独特的孙氏三联疗法。孙氏三联疗法可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坏疽、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缺血肢体血液供应迅速得到改善,踝肱指数增加,血管造影显示有明显的侧支新生血管生成。对肢体发凉、怕冷、麻木、疼痛、跛行等症状的改善有独特的效果,溃烂伤口得以愈合,使好多面临截肢的患者避免了截肢。保住了肢体,恢复了健康。长按此白癜风治疗效果哪里好北京治疗白癜风病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jbzs/4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头晕头痛竟是因为还有多少人不知道
- 下一篇文章: 康复视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