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血管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的疾病。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大多数患者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故而很少医院接受治疗。或者由于对于疾病的不了解,很多人“求医无门”,因为一次次挂错号而最终延误治疗。另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也受病变进展的速度、侧支循环的多寡、个体的耐受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同的患者对于病情的体验不同,就诊的时间也会有差别。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一般由轻至重逐渐发展,需要经历比较缓慢的过程。但如果在动脉硬化闭塞的基础上继发急性血栓形成时,则可导致症状突然加重,短时间内肢体便可出现溃疡、坏疽,甚至不得不截肢的情况。

哪些是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因素?搜索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三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高龄以及吸烟酗酒等均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与糖尿病的危害最大,二者均可使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3-4倍,合并存在时危险性更高。尤其是吸烟,很多患者在患病后不注意戒烟限酒,因此导致病情加重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怎样预防呢?搜索

  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在于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限酒等,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并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另外,对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治可能存在的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对于已经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应早期加强锻炼、严格用药,并加强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及外伤等,以防止病情加重。对于已行手术或治疗的患者,上述预防措施仍需坚持应用,以预防手术部位血管再狭窄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脉发生病变。

  此外,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平时走路不宜过快,以免引起下肢缺血症状的发作,但是久卧不动也不可取。专家指出,对于活动少的人来说,他们体内的血液流动缓慢,代谢缓慢,血液中的杂质较多,也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因此建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可适当参加步行锻炼,以便增强下肢组织对缺血的耐受力,促使闭塞动脉周围侧支血管的形成和开放,以实现代偿功能,保证供血。

  需要注意的是,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应整体看待和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等,并积极诊治可能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在医生指导下加强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并注意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烫伤等。

医院周围血管科

官方

医院周围血管科官方网站









































白癜风有什么治疗方法
治白癜风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jbzs/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