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走路腿疼,可能是动脉硬化闭塞症
“走一会儿路小腿就疼,只好停下来。”这种现象在上了年纪的人中很常见,很多人认为人老了,腿脚不好是正常的,事实上,这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是由于下肢血管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闭塞,在运动时肌肉会收缩,狭窄的血管腔不能供应足够的血液,使得缺血的症状加重,表现为“腿疼、走路瘸”的症状。如果休息一会,肌肉放松、血运好转了,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如此反复,医学界管这种现象叫做“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典型表现。
患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或者下肢血管病,首先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比如走路疼痛,本来可以正常活动的双腿,因为血管狭窄,走路就会疼,一开始能走五百米,后来能走三百米,再后来一百米,甚至后来五十米都走不了,这样影响他的活动,影响他的健康,这是生活质量问题。
另外当病情发展以后,不但影响他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他正常的基本生活,造成静息痛,什么叫静息痛?就是晚上睡觉都疼,不活动就疼,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
再发展严重,我们叫组织坏疽,组织坏疽就是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再发展严重,这种坏死就会感染,截肢,甚至于危及生命。医生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只能把溃烂部分割掉,如果不割掉,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造成败血症,菌血症,全身感染,最后导致病人死亡。但是如果我们把患者的烂脚,甚至烂腿割掉后,就给病人造成了心理、生理上一个巨大的伤害,因此,下肢动脉硬化后果还是很严重的,大家要重视起来,积极治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ystl/9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腿经常抽筋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下一篇文章: 腿抽筋也是动脉硬化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