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一、脑卒中概述
我国:发病率-/10万
患病率-/10万
每年新发病例万
2/3存活者遗留不同程度残疾
卒中为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年卒中成为中国第一位死亡原因
“1/6”,您身边有无这样的一员?
据统计,全世界每6人中,就有1人发生卒中;
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
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致残;
二、关于脑卒中
三、脑卒中的预防
疾病三级预防的概念
第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子)采取的措施。
第二级预防
“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发病期所进行的阻止病程进展、减缓发展的措施对症治疗。
第三级预防
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
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的重要手段;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四、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1、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年龄正相关,55岁
性别男女
遗传因素:卒中家族史
种族、气候、遗传性高凝状态、动脉病
2、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
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风险为4倍;
收缩压每升高10mmHg,卒中相对危险增加49%;
舒张压每升高5mmHg,卒中相对危险增加46%。
对策:
低盐低脂、减重、适当运动、减少饮酒;
长期降压药;
控制目标:普通人/90mmHg合并糖尿病、肾病/80mmHg。
2)吸烟
风险增加2-4倍;
被动吸烟,风险增加1.82倍;
加速血管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进血小板聚集等。
对策:
建议有吸烟史的患者戒烟;
建议患者避免被动吸烟,远离吸烟;
戒烟手段包括劝告、尼古丁替代产品或口服戒烟药物。
3)脂代谢异常
胆固醇每增加1mmol/L,缺血性卒中相对风险升高25%;
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增加1mmol/L,缺血性卒中相对风险减低47%;
其他:体力活动减少、高盐\动物油高摄入饮食\超重;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感染;眼底动脉硬化、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等。
对策:
强化降低胆固醇5年,可使脑卒中的相对风险降低16%;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50%或LDL≤1.8mmol/L时,二级预防更为有效;
肝酶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肌酶超过5倍正常值上限,应停药观察。
4)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
60%-70%存在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
住院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45.8%;
糖尿病前期[IFG和(或)IGT]的患病率23.9%;
其中餐后高血糖是主要类型。
对策:
发病后均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监测;
常规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筛查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
降糖方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的安全性,制订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警惕低血糖事件带来的危害。
5)睡眠呼吸暂停
脑卒中或TIA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为43%-93%;
最常见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脑卒中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死亡率及残疾率均显著增加。
对策: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对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可以改善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6)房颤
卒中风险增加3-4倍
对策:
尽可能接受24h的动态心电图检查;
心房颤动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能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最佳剂量是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
建议出现神经功能症状14d内给予抗凝治疗。
7)其它心脏病
瓣膜病、起搏器、手术等。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ystl/8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血压糖尿病成视力杀手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
- 下一篇文章: 卫生职称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