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丨石泉这所只有9人的学校,成了留守儿
距离石泉县城约50公里的地方
有一座叫熨斗的小镇
喀斯特地貌溶岩之上的熨斗镇
依山而建
虽然这里地处陕西
可当周围带着浓厚川北口音的老乡
和你打招呼时
巴山地区独有的闲适氛围
会让你喜欢上这里
今天让我们跟随熨斗通讯组的脚步
去了解深山里的9人学校
熨斗人的一天
出品:斗斗君团队
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点滴
4
第4期
这是我们熨斗古镇 前段时间,斗斗君去拜访了镇上的石磨小学,看到了一群小可爱们如饥似渴上课学习的模样,也看到了乡村教师风雨无阻不因距离和现实而退缩的坚持,师生9人,也能让这个宽敞的院子蓄满书香,弥散朝气。
这是熨斗镇石庙小学。一个七名学生、两个年级、两位老师的村小。生源来自于本镇瓦子沟和齐建两个村。据老师讲,这七个学生全部都是留守儿童。最大的孩子6岁,除他以外的6个孩子都读学前班,最小的孩子4岁半。本镇的余兵和吴启富是学校仅有的两位老师。
对于一个9人组成的学校,两排平房一个操场围成的校园显得宽敞而空旷。院子的篮球架一直空着,孩子太小,配置的许多体育器材还用不上。
走进教室,靠里面的桌子传来很小的读书声,外面的桌子上趴了几个小孩子低头写字,时而抬头看看黑板,时而发出“横——折、竖——弯——钩”的稚音,笔画来回勾勒,本子都快被笔尖划穿,看我们走近,忙把自觉写得不规范的地方用已经难以捏起的“橡皮丁”擦掉重写。见到陌生人,他们显得胆怯而紧张。
教室里统一配装了多媒体设备,但因学校偏远,很多时候手机信号都不稳定,更别说网络了,加上两个老师都用不惯这电子机器,基本上也都是空置。
课程每天安排六节,两个年级分开上。中午师生一起就餐,午饭由老师们自己买菜自己做。虽然学生少,但是课程依然严格按照要求和进度统一教学,唯独欠缺的,是艺术类的专业课,“这些专业课无法进行,我们两个老师都不专业”,余兵老师提到,因为是村小,教学内容以及方式都不像镇上和县上的学校那么丰富,活动类的实践课基本上都被文化课替换了。
课表和时间表
这是师生们的厨房
据两位老师坦言,这些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回家后,作业得不到辅导,学到的东西无法巩固,学生们没有竞争意识,只靠上课老师教,成绩提升就很不容易,加之缺乏父爱母爱,有些孩子自小养成的性格脾气、行为意识难以纠正。
但经由老师的言行教导以及时间的磨合,孩子们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那位一年级的同学在上次的统一模考中总成绩排名全级第二,“虽然性子野,但是人很聪明,平时学习监督到他,还是肯学”,带他的吴老师对他期望很高。
对照着拼音一字一句地读着,专注而投入
余兵和吴启富都是教龄超过三十年的老教师了。几十年间,在熨斗各个村小辗转调换,虽“成就感底”,但依然兢兢业业坚守着岗位,“只要学生或多或少地受了益,我们就很高兴了。在哪里教书都一样,都是为家乡人服务,就是多走点路而已。”
老师们的教案
余老师表示,虽然每天早晚要骑半小时摩托车去上班,但是能照顾家人,也能一些受惠于人的事,这就是值得的。只是教了这么多年的书,看到这些学生的现状,心里还是多少有些心酸,“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得到社会的复方卡力孜然酊说明书小孩得白癜风好治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ystl/7504.html
- 上一篇文章: 建议您还是花35秒存一下吧
- 下一篇文章: 醋蛋归元液你来问我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