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走走停停,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健康之道.第期

老年人“走走停停”,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不少中老年朋友可能会碰上这样的情况:上了年纪,腿脚不灵活了,平时上街总是走不远,走一会儿小腿就会疼痛无力,必须找个地方坐着,休息三五分钟以后才能继续走路,小腿痛了又需要再休息下。如果出现这样的“走走停停”可要当心,这有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征兆。

专家提醒,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但很多人对此却知之甚少,一般都会认为自己腿疼是筋骨上的毛病,并不重视,等到出现严重下肢疼痛,甚至足部皮肤发黑时才去就医,往往耽误病情,延误了治疗。

这是什么病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是全身性疾病,好发于某些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小腿动脉等处。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疾病在下肢的表现,如同是被阻塞的水管:动脉内膜增厚、钙化、继发血栓等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没有足够的血液供应下肢,慢性缺血所引起的症状便一一出现。

这种疾病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而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长期吸烟则会增加发病的可能性。

哪些症状须警惕

1.在发病早期,多数患者仅仅表现为怕冷,行走容易疲劳等不典型症状;

2.随着下肢动脉狭窄阻塞的程度不断增大,“走走停停”的症状就出现了,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步行一段距离后,小腿肚觉得酸痛、抽筋、无力,要被迫停下来休息一阵子才能继续行走。随着缺血的加重,患者行走后出现疼痛的距离会越来越短,而需要休息的时间则越来越长。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特征性表现,往往与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疼痛混淆,但其实它们两者是有所不同。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往往是自大腿外侧向下的放射性疼痛,常常与腰痛一起出现;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疼痛则主要发生在小腿肚,当发生位置高的闭塞时也会引起大腿疼痛麻木乏力。因此中老年朋友当出现“走走停停”的症状时应该提高警惕,医院行正规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及治疗。

3.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在不活动时也会感到疼痛,这种休息时的疼痛也称为“静息痛”,常常发生夜间平躺时,疼痛在脚的前半分或足趾部分比较常见,是疾病严重的表现。这提示病变动脉已经不能满足下肢休息状态下的血供了,患者必须积极治疗,如果任由病情发展,下肢可能面临坏死。

4.在病情的发展中,患者的足部皮肤会发凉、变紫,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两只脚温度不一致,有些患者会用热水泡脚,认为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却不知道高温使脚部血管扩张,组织氧耗增加,得不到足够的血供,病情反而加重。随着病情的进展,许多患者会发现稍微弄破的伤口都不容易愈合,甚至发生足趾发黑坏死,有些还会合并感染,部分患者最终将面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甘医院老年病科,成立于年,前身为甘医院干部病房,是梯队合理、特色鲜明,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科室和教学基地,一直以来是我院的肺功能检测中心。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病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骨质疏松症等病的诊治方面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医院关于三级诊疗、精准医疗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目前已成立老年慢阻肺门诊及老年记忆门诊专科专病门诊。

“长按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ystl/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