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康复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心脏病。

冠心病康复是指综合采用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强调积极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阻止或延续疾病的发展过程,减轻残疾,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

康复分期

根据冠心病康复治疗的特征,国际上将冠心病康复治疗分为三期:

Ⅰ期:指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期康复,即院内康复;

Ⅱ期:指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稳定性完全建立为止,时间5-6周,即院外早期康复;

Ⅲ期:指病情处于较长期稳定状态,或Ⅱ期过程结束的冠心病患者,即院外长期康复。

康复适应症及禁忌症

1.Ⅰ期康复

适应症: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心绞痛,安静心率<次/分,无心力衰竭、严重心率失常和心源性休克,血压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2.Ⅱ期康复

适应症:病情稳定的心肌梗死患者、劳累性心绞痛、心律失常患者,都可进行Ⅱ期康复。

3.Ⅲ期康复

适应症:临床病情稳定者,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无症状冠心病,冠状动脉分流术,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后,心脏移植术后,安装起搏器后。

4.禁忌证

康复过程中可诱发临床病情恶化的情况都列为禁忌证,包括原发病临床病情不稳定或合并新临床病症,此外,患者不理解或不合作的情况,也不宜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评定

冠心病患者康复前评定主要是为了了解患者机体状况,特别是心脏功能状况,作为制定康复方案尤其是运动训练方案的依据。开始康复治疗后,也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以便及时修正康复方案,及指导进一步的康复治疗。评定的方案有心肺运动试验、6min步行试验、低水平运动试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也可以作为评估依据,另外还有生活质量评估和精神心理评估。

康复主要内容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运动康复、心理康复等多个方面,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部分。

1.药物治疗

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小板抑制剂等药物。

2.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可以增加肌力,延缓冠状动脉硬化,减轻体重,促进冠心病患者康复。稳定型冠心病、隐性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及病情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都可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以有氧锻炼为主,包括慢跑、游泳、骑车等。为了训练的安全,减少运动训练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康复方案非常重要,对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患者的各项指标,根据结果制定合适的运动训练方案。

Ⅰ期康复:从冠心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并发症的时候即可开始,以患者耐受为宜,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开始进行运动训练时,可以短时多次训练,逐渐适应了一定的运动量后,可以慢慢增加运动时间及运动量。

Ⅱ期康复:目标是逐步恢复患者一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锻炼方法可以是慢走,如进行室外散步,时间在15-30分钟,逐步增强患者的耐力。进行较大强度活动时可采用远程心电图监护系统监测,或者由有经验的康复治疗人员观察数次康复治疗过程,以确认运动训练的安全性。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强度过大,活动时患者不可有气喘和疲劳感。

Ⅲ期康复:主要是为了巩固Ⅱ期的康复成果,控制危险因素。最常用的运动方式包括步行、登山、游泳、骑车,运动时以稍微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基本说话,无持续的疲劳感和其他不适。

3.心理康复

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不能忽视。患者对于疾病产生的焦虑、恐惧等情绪,要及时疏通开导,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的效果,康复治疗的益处,使患者形成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消除紧张的心理,乐观的面对。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有效的康复措施,包括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方法,患者间沟通也是减轻心理症状的良好方法。

小结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残、致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康复治疗能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提高运动功能及心理健康,整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编辑:Aimee

本文系







































白癜风医院哪家最权威
百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ystl/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