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降脂,阻击动脉硬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群生命的重大疾病.我们必须控制和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抗凝、降糖、降压、降脂各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忽视.

一、全面重视高脂血症的防治

高脂血症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在这些疾病的防治中,高脂血症的防治绝对不可忽视。

一般认为,高脂血症的定义是:高胆固醇血症TC>5.72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TG>1.70mmol/L;混合型高脂血症。

如果对血脂情况放任不管,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比正常人高数倍;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血脂紊乱,情况则更危险,病死率会增加2~4倍。这是因为异常升高的脂质会沉积在细胞内以及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的严重后果。因此,一旦患上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须严密控制血脂水平。

二、罪魁元凶是低密度胆固醇

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胆固醇主要来自低密度胆固醇(LDL-C),它的增高是一个强效、连贯、阶梯发展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是预防动脉硬化的重点。他汀药物研究表明:降低LDL-C对冠心病事件和总病死率有显著影响,LDL-C每下降0.78mmol/L,冠心病相对危险下降30%。两年内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下肢血管障碍的患者,血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可显著降低新发间歇性跛行的发生率。因此,动脉硬化防治的首要目标是降低LDL-C。严格的降脂目标是:LDL-C<2.60mmol/L。

三、抗动脉硬化主力是他汀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低密度胆固醇20%~60%,降低甘油三酯10%~40%,升高高密度胆固醇5%~15%,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地位。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多效性。现已证实的其他作用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稳定斑块、修饰心肌重构、改善凝血功能、减少神经内分泌激活、刺激内皮祖细胞分化、减少骨质吸收及抗肿瘤作用等。由于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作用,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主力军。

国内现有他汀类药物:发酵而成的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人工合成的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

四、老年人使用他汀注意安全性

老年人对他汀类药物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仅有极少数老年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肌酶异常、肌病等不良反应。

1.防范肝功能异常: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若不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不需要停药,可减少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或换用其他小剂量他汀类。

2.防范肌损害: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肌肉症状的发生率是0.8%~13.2%,包括肌痛、乏力,肌炎,严重者可有横纹肌溶解。出现肌肉症状应立即看医生,并做肌酶检测确定诊断,一般停药后可康复。

3.







































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ystl/3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