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双足溃烂,可能是动脉硬化闭塞症
81岁的赵女士,耄耋之年,经历了困苦的年代,本该幸福的生活,可是双腿的麻凉、疼痛、溃烂,让她的晚年在求医中度过。
石家庄晋州的赵女士于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腿的麻木、发凉,当时未予重视及治疗。之后的多年间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行走耐力下降,步行米左右双小腿酸胀、疼痛,行走被迫中断。一年前赵女士右足拇趾破溃,经当地药物治疗及破溃处换药处理,溃疡面未愈合;三月前左足拇趾破溃,在家换药,溃疡面逐渐扩大。近三天上述症状加重,疼痛明显,影响睡眠,为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
入院时图片
在周围血管科,医生查体见左足拇趾跖趾关节处可见大小约3*3cm破溃,基底肉芽不新鲜,周围皮肤红肿,第二趾末节趾关节处可见约0.5*0.5cm破溃,右足拇趾跖趾关节处可见大小约1*1cm,破溃。明确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根据病情给予创面的清创清洁换药,药物活血通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并结合临床经验,给予院内制剂外敷,促进创面愈合。45天后,赵女士的创面基本愈合,未诉下肢疼痛等不适,康复出院。
愈合图片
相关知识: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形成,致使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或中断。
:临床上按肢体缺血程度,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局部缺血期
患肢麻木、发凉,轻度间歇性跛行,短暂休息后可缓解。查体见患肢皮肤温度稍低,色泽较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反复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
第二期营养障碍期
上述症状日益加重,间歇性跛行距离愈来愈短,直至出现持续性静息痛,夜间更剧烈。患肢皮肤温度显著降低,明显苍白,或出现紫斑。皮肤干燥、无汗、趾(指)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萎缩,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第三期坏死期
症状继续加重,患肢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溃疡形成。疼痛剧烈且呈持续性,迫使病人日夜屈膝抚足而坐,或借助下垂肢体以减轻疼痛。病人因疼痛而不能入睡,消瘦、贫血。如果继发感染后,干性坏疽变成湿性坏疽,出现高热、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症状。
医院周围血管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xgyy/7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脑动脉硬化艾灸调理
- 下一篇文章: 脑动脉硬化患者要随时提防脑中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