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案例解读如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闭塞症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案
田某,男,75岁,干部。患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3年,两小腿发沉,发凉,行走步则僵硬而胀且麻木疼痛,皮肤见有浅色紫斑,便秘而涩,尿有时憋不住,畏冷,无汗,舌淡赤胖润,脉弦,寸尺沉弱。高年阳虚,脉证一派阴象,便秘亦系阴结,复以寒湿痹阻经脉,故见下肢僵硬而胀,麻木且痛,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之:
麻黄10g,桂枝20g,细辛10g,白术30g,附子30g,炮姜20g,赤芍20g,当归30g,防风10g,防已30g,牛膝15g,肉桂10g,独活15g,蜈蚣2条,白芥子10g,炙甘草30g。
7剂后走路稍轻快些,便涩、尿憋不住之症改善,病重药轻,麻黄加至15g,细辛加至30g,附子加至60g,改炮姜为干姜30g,守方再服7剂,已见微汗,各症轻减,守方附子渐加至g,细辛70g,干姜50g,桂枝50g,出入药物尚有补骨脂、益智仁、仙灵脾、苡仁、黄芪等,减掉赤芍、知母类阴药,服药5个月,下肢症状消失,二便基本正常。
按:此症顽固重着,非重剂难以制胜,附子用至g,干姜50g,而细辛用至70g,为余用量最多的案例。治疗风寒湿痹、顽痰痼疾时,细辛之量须在30克以上,疗效方显。王清任所谓:“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
细辛是一味好药,外散风寒,内化寒饮,开窍止痛,善治很多奇症难病。
但自宋代起有“细辛不过钱”之训,现代药典亦规定细辛剂量为1~3克。医家不敢越雷池一步,药房遇到细辛超过一钱者,也拒不调配,严重影响了细辛的正常应用。
考《神农本草经》将细辛列为上品:“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清·张志聪最先质疑问难:“细辛乃本经上品药也,味辛香无毒,主明目利窍,……岂辛香之药反闭气乎?岂上品无毒而不可多服乎?方书之言,俱如此类学者,不善评察而遵信之,岐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
陈修园赞成这一观点:“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方书之言类此者不少,学者不详察而遵信之,岐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18个含细辛的处方,用量都比较大,多在2两或3两,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用2两,小青龙汤和当归四逆汤中细辛用3两。以东汉1两合现代的15.克来测算,细辛的用量就是30~45克,可见仲景并未认为细辛过钱有毒。
以善用大剂量细辛著称的名医刘沛然著有《细辛与临床》一书,“为探讨细辛用量,有一次竟喝下克生药药汁,体验服后与饮前无何不适之感,各种检验亦无何变化。”他一生用细辛,最大量一次用至克,治好过不少疑难杂症和危重病症。他说:“药量者,犹良将持胜敌之器,关羽之偃月刀,孙行者之千斤棒也。”细辛小量,对一些顽重病症基本无效。
我叫仪征化纤这是我最新的简历请多关照这种水果正当季千万别这样吃否则可能要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xgyy/2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心脑血管健康秋季脑动脉硬化症状大点兵
- 下一篇文章: 警惕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寒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