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有了斑块,要如何应对,有可能逆转吗
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fk/mipso_5470751.html
李先生今年55岁,平时喜欢运动,也注意饮食健康。但是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医生告诉他颈动脉有了斑块。这消息让李先生有点不知所措,他从没觉得自己身体有啥大问题,怎么就会有斑块了呢?
医生耐心地解释了斑块的成因和危害,并建议李先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这次体检让李先生意识到,颈动脉斑块并不是小事,需要认真对待。
颈动脉斑块的成因和危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颈动脉斑块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粥样硬化就是动脉壁上的脂肪物质逐渐堆积,形成斑块。
这些斑块会使动脉变窄,甚至堵塞。颈动脉的“Y”形分岔处长期受到血流冲刷,容易出现机械损伤,这也是为什么颈动脉特别容易发生粥样硬化。
导致动脉内膜损伤的原因有很多。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吸烟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此外,衰老、遗传、肥胖、运动不足等也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动脉内膜一旦受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就会进入内膜,逐渐形成斑块。
斑块的形成不仅仅是个局部问题。它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风险。动脉狭窄逐渐加重,导致血流受阻,甚至完全堵塞,最终可能引发脑梗和心梗。
这也是为什么颈动脉斑块被认为是脑梗、心梗的主要元凶。因此,发现颈动脉有斑块后,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何时需要治疗颈动脉斑块发现了斑块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立即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出现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年纪越大,斑块的发生概率就越高。七八十岁的老人几乎都会有颈动脉斑块,这就像白发、皱纹一样,是一种衰老的表现。
那么,什么样的斑块需要治疗呢?首先要评估斑块的危险性。稳定性的斑块增长缓慢,不容易破裂,不会马上造成严重后果。对于这种斑块,医生一般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而不主张立即用药治疗。
不稳定性斑块则不同。这类斑块增长迅速,容易破裂,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塞。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斑块,如动脉已经出现明显狭窄,或者斑块增长速度较快,医生会建议积极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减缓或逆转斑块的发展,降低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发现颈动脉斑块后,关键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斑块的性质和风险,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对于不危险的斑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复查即可,而对于危险性较大的斑块,则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使用他汀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那些颈动脉斑块已经形成并具有较高危险性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他汀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来减少斑块的形成和进展。
他汀药物的作用机制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从而降低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
他汀药物还可以增加肝细胞表面LDL受体的数量,促进血液中LDL-C的清除,进一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除此之外,他汀药物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和改善血管内膜代谢的作用,这些功能对于预防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使用他汀药物,尤其是在2~4年以上并将LDL-C水平控制在1.8mmol/L以下的患者中,斑块的逆转是有可能实现的。
根据多项临床研究的结果,长期坚持使用他汀药物可以显著减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例如,JUPITER研究表明,他汀药物可以降低高危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显示出对动脉斑块的显著抑制作用。
联用其他降脂药物的必要性尽管他汀药物在降低LDL-C水平方面效果显著,但有些患者单独使用他汀药物仍无法达到目标水平。对于这类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联用其他降脂药物,如依折麦布(Ezetimibe)或PCSK9抑制剂。
依折麦布通过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进一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PCSK9抑制剂则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数量,增强LDL-C的清除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联合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自行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任何药物都有其副作用和风险,合理的药物组合和剂量调整才能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除了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血栓形成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重要环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阿司匹林的作用与风险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血小板生成的血栓素A2,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对于已经存在明显动脉狭窄的患者,阿司匹林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的风险。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出血和溃疡。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或有胃肠疾病史的患者。因此,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权衡其获益和风险,不能盲目使用。
适用人群
阿司匹林通常用于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的患者,或那些已经发生过心梗、脑梗的患者,以预防复发。在某些情况下,经过医生详细评估,认为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非常高时,也可能会建议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
除了阿司匹林,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Clopidogrel)和替格瑞洛(Ticagrelor)也常用于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以提高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xgyy/14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扼住颈动脉狭窄的咽喉澎湃在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