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颈动脉斑块,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不少查体项目中都有颈动脉超声,经常看到报告中双侧有1.8、2.1、3.0mm,甚至出现狭窄超过57%、87%等大小不等的斑块。临床上遇到这样的颈动脉斑块不去管它行不行?如果管,该怎么治疗?
颈动脉彩超查体有什么意义?颈动脉斑块≥1.5mm,不管行不行?颈动脉超声有斑块,就能诊断脑动脉硬化吗?如何判断是「软斑」还是「硬斑」?易损斑块是指具有破裂倾向、易于发生血栓和(或)迅速进展导致一系列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斑块。根据斑块内组织学成分的不同,美国心脏协会将颈动脉斑块分为8型:
Ⅰ型为脂质点,表现为小范围的泡沫细胞积聚;
Ⅱ型为脂质条纹,有大量的泡沫细胞、内膜平滑肌细胞、脂滴、有T淋巴细胞浸润;
Ⅲ型为粥样斑块前期,有脂核形成;
Ⅳ型为粥样斑块,脂核内脂质和胆固醇增加,可见脂质池;
Ⅴ型为纤维粥样斑块,是特征性的病变,纤维帽覆盖于脂质池之上,有脂核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变性和出血坏死;
Ⅵ型为复杂斑块,在纤维粥样斑块的基础上可发生斑块内出血、坏死、斑块表面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形成等继发性改变;
Ⅶ型为钙化斑块,由于钙质的大量沉积,斑块钙化变硬,趋于稳定;
Ⅷ型为纤维斑块,表现为粥样斑块被纤维结缔组织取代,脂核消失成为稳定斑块。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如果管,该如何治疗?极高危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TIA);
高危人群:
1、低密度脂蛋白≥4.9mmol/L或总胆固醇≥7.2mmol/L的人;
2、糖尿病患者且年龄≥40岁,即使低密度脂蛋白在1.8~4.9mmol/L或总胆固醇在3.1~7.2mmol/L,仍属高危人群;
3、有以下其中2项的,仍属于高危人群:
(1)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
(2)非高密度脂蛋白≥5.2mmol/L;
(3)高密度脂蛋白1.0mmol/L;
(4)BMI(体重指数)≥28kg/m2;
(5)吸烟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联合调整生活方式,力争斑块稳定1、限制精米、白面,吃血糖生成指数低的五谷杂粮;2、少吃含饱和脂肪的红肉(每周最多吃克瘦肉),多吃鱼(每周3次鱼)和植物蛋白(每周至少吃5次豆制品或豆类)。3、多吃蔬菜(每天至少1斤)。4、戒烟。吸烟增加脑卒中风险,而戒烟可以降低脑卒中风险。5、每周至少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每次30~60分钟。6、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绿叶蔬菜、豆类、全谷类等。烹调会造成叶酸的流失,尤其在煮沸时损失更大,正常膳食摄入很难获取每日0.4mg以上的叶酸。每天0.8mg的叶酸具有最佳的降低Hcy的作用。荟萃分析的结果提示,补充3年以上才可以降低脑卒中风险,合并高血压患者,指南推荐每日单片固定复方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那普利10mg和叶酸0.8mg),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补充叶酸。总结:至于斑块是否稳定或者缩小,关键在于综合控制好,避免斑块量变到质变。如果您看到本文,请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喜欢我们,请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xgyy/12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体检查出了颈动脉斑块,一年后复查斑块消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