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80后已经老寒腿别怕骨科医生教
用“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来定义微博真的一点也不假,看到00后慢慢的在“崛起”,才发现80后、90后的我们可能真的老了,小编今天更发现第一批80后已经老寒腿了……
天气寒冷时,你有没有出现一种特殊的“手脚冰凉”的情况:腿脚不光怕冷,气温低的时候甚至出现关节僵硬、疼痛。这说明你可能被“老寒腿”附体了。
老寒腿,其实是软骨发生病变的一类疾病。今天小编就跟你说说腿上的事儿。
老寒腿,病根在软骨膝关节由髌骨、大腿骨、小腿骨构成,老寒腿其实是膝关节软骨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病),包括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骨刺等多种骨病。
软骨是富含水分和蛋白质,并且有弹性的特殊组织。正常人在走、跑、跳的时候,它会变形,让两个骨头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
人上了年纪,软骨就会老化、变薄,关节液减少,关节僵硬。膝关节损伤后不容易恢复,如果刺激了骨骼周围的滑膜,滑膜就会充血、水肿、渗出、积水,这是产生腿痛的重要原因。
老寒腿症状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
怕冷
阴天下雨、气候变凉时症状加重。
2
疼痛
包括两侧或一侧膝关节经常隐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
3
僵硬
有时急性疼痛发作,关节僵硬,活动时有弹响声;久坐后关节僵硬加重,活动后稍有好转。
4
无力
骨性关节炎的病人随着年龄的加大,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下降,会导致无力和上下楼困难。
5
肿胀
老寒腿后期,膝关节会肿大变形,活动范围受限,出现持续性疼痛。
4类人的腿在遭罪
老寒腿的发病率很高,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将近50%,70岁以上将近80%。老寒腿的致残率也很高,达到53%。
从数据和字面意思上看,“老寒腿”是一种老年病。但临床上医生却发现,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也可能被这种病盯上。
1
肥胖人群
骨性关节炎在超重人群中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很多,而且发病年龄容易提前。研究还发现,肥胖病人如果将体重减少5公斤,发病率就会减少50%。
2
用“膝盖”工作
运动员、模特、重体力劳动者,由于职业原因导致膝关节磨损多、损伤大,膝盖更容易生病。
3
更年期女性
由于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关节营养下降,容易造成损伤、出现病变,因此更年期女性老寒腿的发病率比男性高6倍。
4
关节受过伤
膝关节受过伤,会直接影响到软骨。软骨表面不光滑,容易提早产生磨损,没等到老就产生退化了。
以上四类人群,如果出现腿沉、早起关节不灵活、膝关节反复红肿热痛、活动时关节有摩擦音等症状,医院做X光片检查,帮助诊断膝关节的情况。
跟着骨科医生学养腿
针对膝关节不适的人群,小编找我院专家给大家总结了3个适合居家保健的方法。
1
按摩
日常生活中不妨用“摩”法和“刮”法,给关节做保健。
摩:用双手虎口沿大腿根部向下按摩至小腿;
刮:将双手做爪状捏住髌骨,上下刮拭髌骨两侧。
2
活动
每天练习一次,每次约20分钟,可以锻炼下肢肌肉,增加腿部力量。
紧绷:是将腿伸直,绷紧大腿肌肉;
勾脚:勾踝关节,脚尖向内收。
3
中药泡脚
用活血化瘀、温阳止痛的中药,每天泡脚半小时,会让身上和腿暖和许多,可明显减轻老寒腿的症状。
腿部最喜爱的保养日常
有人说,得了老寒腿,就要“省”着点用腿,但这样会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且对病情没帮助。
其实,要想保护好我们的膝关节,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
保暖
冬天一定要注意膝关节保暖,但也不能裹得太厚,以防下肢运动不便摔倒造成骨折,可以选择护膝保护好关节。
2
仰卧抬腿
仰卧在床上,腿微曲,抬离床面约15度,初做时可保持1~3分钟,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抬腿时间争取达到10~15分钟,每天2~3次,能充分锻炼膝关节。此外,游泳、慢走等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
3
选对鞋
穿高跟鞋走路,对关节的损伤特别大。而减震缓冲性能好的鞋子,可以保护关节,预防足弓塌陷、足底筋膜炎等问题。
试穿时可以在平地多跳几下,如果感觉弹性不错、鞋底较软,且触地时震脚感不强,说明缓冲性能不错。
4
少做负重活动
人在下楼时的负重能达到体重的6倍,如果再提点东西就更重了。因此,从保护关节的角度来说,骨科医生不建议大家做爬楼梯、爬山、下蹲等增加膝关节负担的运动。
5
学会用拐
很多老人非常排斥拐杖,觉得麻烦又显老,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观念。
借助拐杖适当地扶一扶,对于刚开始出现关节炎症状的人来说,有利于减轻膝关节的负重。建议出远门时拿一根拐杖辅助行走。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人群,如果出现小腿或大腿部位麻木、发冷、间歇性跛行(一走路就疼,休息一下就缓解)等症状,可能不是老寒腿导致的,而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关,医院检查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您有想咨询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jbby/9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登美容连锁青筋暴寿命到这个部位长
- 下一篇文章: 药学人员必学帕金森病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