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正常高值血压对动脉硬化的影响
导读
高血压早期的表现主要是血管损害,如血管重构,大动脉顺应性下降和小动脉硬化。动脉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和主要发病原因,而动脉弹性的降低早于动脉结构的改变,并先于临床症状出现,早期动脉僵硬度的检测与干预对于心脑血管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医学界认为正常高值血压是高血压的临床前表现,它既是发展成为高血压的一个过渡阶段,更是预防高血压病的最后关口。
最新一项研究,通过对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者进行代表早期动脉硬化参数的测定比较,评价了血压正常高值对早期动脉硬化亚临床病变的影响。
方案设计研究纳入例受试者,分别为正常血压组(n=)、正常高值血压组(n=)、高血压组(n=),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测定并比较3组代表早期动脉硬化的参数:脉搏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
研究结果一般情况比较
正常高值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及高血压组间性别、年龄、WHR、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人群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见表1(点击图片看大图)。
3组间baPWV、IMT、ABI比较
baPWV随血压的升高而加快,正常高值血压组[(.15±.11)cm/s]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08±.33)cm/s],但低于高血压组[(.93±.47)cm/s],3组人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正常高值血压组baPWV为(.15±.11)cm/s>15.5m/s(t=6.,P<0.),表明血压正常高值人群的动脉硬化程度增加,提示动脉硬化在高血压前期即已经开始。见表2(点击图片看大图)。
本研究中正常高值血压组IMT[(0.95±0.07)mm]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0.85±0.12)mm],但低于高血压组[(1.04±0.13)mm],3组人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正常高值血压组IMT为(0.95±0.07)mm>0.9mm(t=9.,P<0.),提示血压正常高值人群或已出现动脉粥样斑块。ABI随血压增高,逐渐降低,提示从心脏到脚踝之间的血管阻力逐渐增大,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动脉硬化的风险大于正常血压人群。见表3(点击图片看大图)。
3组间血脂成分(CHOL、HDL、LDL、TG、LPA)比较
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及高血压组3组人群之中,CHOL、LDL、TG、LPA随血压增高,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L随血压增高,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见表4)(点击图片看大图)。表明正常高值组的血脂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组,但低于高血压组,提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很可能会随着血脂增加而引发动脉的阻塞和硬化,从而引起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讨论进一步深入地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加强对此类人群心血管系统亚临床病变的筛查,从而在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转发分享。您的转发将让更多医生、患者获益!
加入群聊,收获更多!(扫描/长按北京哪里白癜风哪间医院好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jbby/6630.html
- 上一篇文章: 真有穿梭时空的人,达芬奇肯定算一个
- 下一篇文章: 防止动脉硬化该怎么调理饮食一般人我不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