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后旗现代蒙医药产业



程少为出诊时间 http://m.39.net/pf/a_8231855.html

科左后旗现代蒙医药产业

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打造蒙医药产业高地”和通辽市“打造全国蒙医药之都”部署要求,我旗立足产业优势,坚持传统蒙医药特色优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医院发展,着力打造蒙医药产业基地,推动我旗蒙医药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1我旗蒙中医药产业现状

依据科左后旗产业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划,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科学发展蒙中医药产业,着力建设濒危稀缺蒙中药材种植基地、优质地道蒙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和蒙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推进医药生产企业初加工规模化,深加工标准化,把我旗打造成为东部知名的蒙中医药产业基地。大カ发展高端化学药物、生物制品和现代中药,选择发展低污染、低能耗和高附加值配套原料药和医用材料。积极推进医疗器械、诊断试剂产业发展。以生物技术和中医药产品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争取项目承接、园区承接、产业承接。发挥康臣、通辽华邦等现有企业优势和传统的蒙医整骨技艺,加快推进企业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合作研发蒙药及蒙药材,全力引进蒙药生产研发企业,大力扶持规模企业尽早上市,推动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药业产业集群。

科左后旗拥有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蒙药制药为医院——医院。其先后注册生产蒙药制剂65个品种,自行研制生产的骨伤专用蒙药“旭日图·乌日乐(珊瑚接骨丹)”对各种新鲜及陈旧性骨折,跌打损伤,各类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具有奇特的疗效,新蒙药“义德沁?敖日布(如意珍珠丸)”在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动脉硬化、风湿,特别是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上具有特殊的效果,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奖。为发展蒙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拥有自治区级认证研究中心的通辽市华邦药业有限公司、全国独家生产中药制剂尿毒清颗粒并有研发中心的康臣药业集团、内蒙古瑞康医药有限公司3家医药企业。主要生产抗心血栓用药盐酸替罗班、神经外科手术用药、抗肿瘤药物、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纯中药制剂尿素清颗粒、绶泻止痛胶囊等产品。

2我旗打造蒙医药产业基地具有明显优势

科左后旗是蒙医整骨术发祥地,蒙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产业优势明显。医院1所、基层卫生院开设蒙中医药科室24个,70%以上嘎查村卫生室都能提供蒙中医药服务。

一是建医院。医院始建于年5月,由科尔沁草原祖传整骨神医“包代整骨”和“黑狗大夫”发起创建,是全国唯一一所蒙古族特医院,也是内蒙古医科大学骨伤科硕士研究生教学点,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骨伤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该院相继承担了内蒙教育厅科研项目一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获两项发明专利授权。医院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蒙药制剂为一体,每年治疗国内外患者6万余人次。年,“蒙医正骨疗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整骨以不手术、无创伤、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费用低、避免二次住院等优势,深受患者信赖。治疗的骨伤患者遍布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市以及蒙古、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二是拥有蒙医药专业带头人队伍。不断加强蒙医药学科带头人培养,每个专科都有多名理论扎实和技术拔尖的学科带头人,人才梯队基本成型。目前,我旗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医正骨术)传承人1名、国家突出贡献奖获得者1名、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医正骨术)传承人2名、自治区名蒙医1名、自治区师承人1名、草原英才1名、通辽市名蒙医2名、硕士研究生3名、在读研究生4名、通辽市重点学科2个、通辽市名科1个、蒙中医药人员人、用蒙医或会蒙中西医结合的乡医人。

三是具有一定的蒙药制剂研发能力。依托专科研究室、蒙药制剂室先进制药设施、设备、技术力量,研发生产了三个剂型(粒、汤、散)、68个(注册)品种常用蒙成药,极大满足临床需求。其中,旭如图乌日乐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专利蒙药“义德沁敖日布”治疗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周围神经炎、腰间盘突出症、脑血管病后遗症等疾病疗效显著。

3

我旗打造蒙医药产业基地具备有利条件

我旗坚持将蒙医药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摆在重要位置来抓,通过创新驱动、市场带动,加快蒙医药产学研步伐,加大蒙医术传承、保护力度,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引进高端人才,深度推广蒙医术,推动了蒙医药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形成了政策合力。将蒙医药产业发展纳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科左后旗加强蒙中医药工作五年规划(-年)》和《科左后旗蒙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40%拨款幅度分别增加到%和80%,在新农合政策中将蒙医药报销比例总体提高15%。

二是织密了服务网络。近年来,我旗始终把加强蒙医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放在发展蒙医药事业的首位,优化蒙医药资源,强化蒙医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了蒙医药服务体系。目前,全旗28所基层医疗单位中22所能提供蒙医药服务,占医疗单位的78.57%;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蒙医科室,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嘎查村卫生室中,所能提供蒙医药服务,占嘎查村卫生室70.11%。医院为龙头,苏木镇卫生院为枢纽,嘎查村卫生室为网底的蒙医药服务网络。

三是提升了服务水平。积极推广普及蒙医药适宜技术,体现了蒙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积极购买中药熏蒸仪、经络灸导仪、微波治疗仪、全自动牵引器等各种治疗与康复仪器,充分发挥了蒙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中的特色优势和作用。自蒙医适宜技术全旗范围内推广以来,门诊人次同比增长35%,住院人次同比增长60%,大幅度提高了蒙医药服务能力。

四是形成了蒙医药交流长效机制。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北京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医院医院签订全国全科医学平台协作协议,开展医学交流、医学互助,实现蒙医药常态化交流互学。与内蒙古医科大学协作开展实用蒙医整骨学课题,年底研究成果将出版;帮助新疆布尔塔拉自治州建设了一所蒙医传统科室,以此为平台,与哈萨克斯坦交流蒙医术。

4我旗蒙中医药产业下一步工作思路

重点扶持医院发展,推进传统蒙医药的特色优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延伸产业链,建设蒙医药产业基地,使我旗蒙医药产业做大做强,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一是加强蒙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蒙医药资源配置,完善网络体系构架,实施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完成22所苏木镇卫生院蒙医馆和5个基层蒙药制剂室建设,提高嘎查村卫生室蒙医药综合服务水平,逐步形成以旗级蒙医医疗机构为龙头,苏木镇卫生院为枢纽,嘎查村卫生室为网点,覆盖全旗的蒙医药服务网络。

二是打造蒙医药全产业链。坚持市场导向,着眼蒙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农业链、工业链,建设5万亩蒙药材种植基地,提高上游自给能力;依托医院“义德沁敖日布”等68个专利及注册蒙药资源优势,引进蒙药制药企业;规划在大青沟景区内建设蒙医康复保健疗养中心,拓宽蒙医术应用领域,促进蒙医药产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设立蒙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巩固发展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等院校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蒙医制剂质量,增加蒙医制剂剂型和注册品种数量,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三是传承保护发展蒙医药文化。挖掘蒙医药文化内涵,建设蒙医药博物馆,加强对蒙医药理论、传统特色疗术和蒙医古方、秘方的研究与应用,加快蒙药药浴、蒙药贴敷、蒙药熏蒸等传统特色特效疗术的撰著,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撰著名老蒙医医术和医案,创建国家级名老蒙医传承工作室。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鼓励和支持蒙医正骨疗法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保持医院的医学互助关系,丰富国内外蒙医术交流载体,提高知名度美誉度。

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实施蒙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双百”工程,招录具有学士、硕士学历的蒙医药人才名,高薪聘用高学历、高职称蒙医药人才名,为蒙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5我旗蒙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旗蒙医药产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医疗、预防、康复、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旗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但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一是政府投入与实际需求之间尚有差距。尽管各级政府近几年对蒙医药事业的投入有了一定的增长,但这些投入只能保生存难以促发展,对医疗设备更新、专业人员培训、产品深度研发所需专项资金的扶持不足。医院在编人员实现了全额拨款,医院全部职工的40%,医院经营收入发放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建议有关部门对基层及蒙医医疗机构在人员编制、人才引进、职称聘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切实给予政策倾斜。

二是蒙药制剂室建设滞后。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蒙医药事业的投入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旗医疗机构蒙药制剂室的设置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对蒙药制剂室的投入也远低于其他方面的投入,各医疗机构很难用到自己研发的蒙药制剂。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基层蒙药制剂室的资金投入,改善蒙药制剂条件和环境。

三是蒙医药文化传承、保护、宣传力度不够。传承、保护好蒙医正骨疗法,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系统性政策和措施,为传承、保护、宣传蒙医药文化给予连续有力支持。

当前,科左后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实力逐年增强,正处于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全国全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孕育着无限商机,为广大客商投资兴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投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jbby/11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