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忽高忽低是怎么回事要紧吗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sjbn.com.cn/fengshang/shangye/20201113/952.html
血压波动怎么办?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就是血压。对于健康的成人来说,理想血压为小于/80mmHg,正常血压为小于/90mmHg,超过正常血压值即为高血压。最近门诊上多了不少因为“血压忽高忽低”的患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诊断也是不尽相同,有的无关紧要,有的需吃药调整,还有的甚至揪出了隐藏在背后的大问题。
病例一:容易情绪激动的小陈
小陈今年32岁,年纪轻轻已经是一位小公司老板了。小陈平时工作繁忙,人来送往的琐事比较多,性情中人的她经常因为一件小事与人争执。小陈问诊当天家庭自测血压正常,在路上堵了半个多小时后,到医院测量血压明显升高。我翻看了她前不久的体检报告单,也未发现有异常。
容易“急”的人确实会表现出血压波动,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促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随之升高。情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些人天生比较爱激动,因此需要适时进行心理调节,必要时再需服用抗焦虑药。病例二:打呼噜的张先生
张先生今年67岁,多年来坚持服药控制血压。今年入冬后出现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特别是打呼噜很严重,每天精神不佳,原本较为稳定的血压忽高忽低,一度考虑要换药。
睡眠差肯定会影响第2天的血压,特别是那些打呼噜并出现呼吸暂停的人发生高血压的几率很大。张先生的血压虽然有波动,但是幅度不算太大。我建议先做一个呼吸睡眠监测,如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则需进行相关治疗。当然,仅仅是睡眠质量差应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时再服用镇静安眠药物。
病例三:私自换药的蔡阿姨
许多高血压患者经常根据自测血压随意加大/减小降压药的剂量,或者直接换药,这其实也是导致血压忽高忽低的重要因素。蔡阿姨比较喜欢浏览各种健康科普咨询,看的多自然想的就多。此前读到一篇宣讲能降压的某制剂的文章,她就本着试试看的态度私自换药,结果第三天就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一度突破mmHg,医院求诊。我敦促她务必换回原来的药物,按部就班服药降压,用不了几天血压就控制得比较理想了。
降压药总体分成5大类,不同的人群适合不同的降压药。降压因人而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患者切不可私自换药。病例四:动脉硬化严重的张大爷
张大爷80岁高龄,非常注重锻炼身体,只要天气允许,总能坚持户外活动。最近测量血压发现忽高忽低,老伴担心是心脏的问题,医院检查。经过一番细致的检测,发现张大爷的周围血管粥样硬化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右上肢动脉因为硬化导致的狭窄使得管腔缩小,血流压力增大,测量血压也就偏高了。
老年人血管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变差,有时血压不稳也是难免的。为了避免硬化加重,除了降压药按时吃以外,也要视情况考虑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调脂药等。病例五:血压波动背后隐藏的其他疾病
血压忽高忽低,多半囿于血压本身的问题,但有时候也要考虑其他疾病。比如嗜铬细胞瘤,常见的症状就是血压阵发性升高,可伴有心慌、头痛、出汗、面色苍白等。再者肾动脉狭窄、慢性肾炎的患者,也常表现出血压持续升高的情况。
我曾接诊过一位青年男性患者,血压异常波动,连日来不断升高,以至于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加大药量也不能缓解……到医院时已经高达mmHg,经过全面检查后发现他的高血压系肾衰导致。众所周知,血压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健康人也会保持在动态的平衡之中。一般高压90~mmHg、低压60~90mmHg的范围都算正常,上午八到十点出现第一个高峰,而后血压下降,下午4到6点达到第二个高峰,之后血压又逐渐下降。当然,超出常规的忽高忽低意味着非正常状态,是否存在别的疾病以及是否需要服药,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ll推荐阅读
鱼类的“护心”功效再次被证实!EPA吃得越多,心血管越安全
父母有高血压,子女高血压的概率有多大?
饭前高血压,饭后低血压——这是什么“怪病”??
多吃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可防高血压!
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按个“在看”再走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jbby/11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艾灸如何治疗打呼噜
- 下一篇文章: 血管硬化,就是气虚分享一张方子,补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