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贝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特
动脉硬化是一系统性、进展性病理过程,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一处血管,最多见于大中动脉的内中膜。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特征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主要影响大、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塞,脑梗塞,下肢缺血的主要病因。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
1.高血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高低密度脂蛋白、低高密度脂蛋白---与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更相关
2.高血压---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更相关
3.吸烟
4.糖尿病
5.脂代谢异常家族史
6.性别:男性高于女性2:1
7.年龄:40岁以上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较颅外更年轻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次要因素
1.职业:体力活动少
2.饮食:高脂、高糖、高盐、高热量
3.肥胖
4.A型性格:进取心、竞争性强,专心
5.微量元素摄入不足:铬、锰、锌、钒、硒
6.有儿童、青年动脉粥样硬化的家族史5倍
7.种族:
颅外---白种人多见;
颅内---亚洲人、黑人、西班牙人多见。
唯一一个与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相关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头部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位置表浅,超声检查可显示颈内外动脉的解剖位置、管壁、内中膜厚度及管腔内情况;
也可观察斑块的位置、回声类型及累及范围等;
在显示血管壁和血管腔内及血流动力学方面也具有较大优势。
超声声像图改变评判标准及过程:
早期—内中膜(IMT)增厚
典型标志—斑块形成
晚期—血管狭窄
所以早期发现与预防对于心血管疾病防控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颈动脉斑块的定义: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IMT)和颈动脉斑块是我们超声医师在颈动脉检查中经常需要报告的内容。
颈动脉斑块代表动脉粥样硬化本身,开始于内膜层,预测心血管的风险较IMT更有意义。
而IMT客观来说是由于年龄和高血压导致非动脉粥样硬化性中膜层增厚,所以IMT更多反映的是心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等的存在。
所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层非常重要。
见下图一、图二。
图一
图二
新概念:易损斑块
(既往称为软斑、不稳定斑块、危险斑块)
概念: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具有破裂倾向、易发生血栓形成和(或)可能迅速发展为责任病变的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超声可识别的易损斑块主要特征包块:斑块破裂(溃疡型斑块)、斑块内出血或大的脂质核心(占斑块面积40%以上)及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
超声评估易损斑块: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是最常用的技术,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等新技术也逐渐进入临床。
常见易损斑块:透声斑(见下图三)
图三
常见易损斑块:溃疡斑(见下图四)
图四
易损斑块超声检查评估的临床意义:
斑块破裂容易继发血栓形成,并可能脱落引起动脉栓塞,导致卒中;
斑块内出血或大的脂质核心范围越大,斑块破裂的风险越高,而斑块破裂可加重血管狭窄的程度或导致闭塞;
斑块内新生血管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甚至诱发斑块内出血和斑块破裂,是造成斑块易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差,出现破裂可引发血管栓塞,同时与脑卒中存在密切关联。
通过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估,可早期预测脑血管事件,为疾病早期预防及早期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
颈动脉超声检查具备准确、便捷及无创等诸多优点,
是临床上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阿兰贝尔诊所GE“LOGIOE11”全新一代高端彩超机配备了全新冰晶全功能探头、经典面阵高频线阵探头及新技术MVI超微细血流成像、B-Flow类造影血流技术,可以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同时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层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参考来源:
以上部分内容参考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年指南,头颈部血管超声若干问题的专家共识(颈动脉部分)
前期回顾:
阿兰贝尔︱传奇球星马拉多纳突发心梗去世,阿兰贝尔提醒您,做好这一步,让生命跑赢心梗
阿兰贝尔︱“她时代●悦己”——爱自己,是给感恩节最好的献礼!
阿兰贝尔︱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不要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上篇)
阿兰贝尔︱食物不耐受?是你不知道的隐形杀手(中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jbby/11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腹主动脉瘤的十大常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