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更好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做好这些事很关键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我们上次了解到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原理以及对于我们身体的危害,那么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呢?今天我就来系统介绍一下治疗和预防的相关知识。

一般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综合治疗、还有手术治疗。今天主要介绍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

一、药物治疗

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主要是稳定病情、延缓病程发展的作用。

通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需要长期服药,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一些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也有一定的帮助。

但如果患者不积极接受治疗,病情会越发严重,甚至引发其他疾病。因此,患了动脉粥样医院接受诊治。

二、综合治疗

1.合理的饮食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防,饮食因素是主要的相关因素,所以饮食调理对于患者,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

①主食要粗细搭配,保证1/3以上摄入的主食都为粗粮。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比较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豆制品,很多种类的维生素都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②选择能够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形成吸收,有利于胆固醇分解排泄的食物,例如橘子、香菇、木耳、食用菌类,这些对于预防动脉硬化,也有很大的帮助。

③食用大蒜、大葱、洋葱一类的食物,它富含有效的生物活性植物化学物质,对于血管有软化作用,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④注意控制饮食当中钠的摄入,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倡的清淡饮食,保持一个稳定和理想的血压水平。

⑤避免高糖高热量饮食,如糖果、糕点、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

⑥戒烟、限酒,减少香烟当中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不利因素,这些都有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说到了饮食的调理,我向大家推荐四种比较有效的可以软化血管、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粥品。大家不妨一试。

1、大蒜粥

紫皮大蒜30-50g,梗米g。将大蒜皮放入沸水中煮1分钟左右捞出,再将梗米放入煮蒜皮的水中煮粥,半熟时,将蒜放入,同时煮熟,即可食用,每日1-2次。

2、玉米粉粥

玉米粉、梗米各50g。先将玉米粉加清水适量调匀,待梗米煮粥将成时加入玉米粉同煮至稠即可。每日食用1-2次。具有益肺宁心、调中开胃的功效。

3、甜浆粥

新鲜豆浆g,梗米50g。将梗米洗净后与豆浆一起煮粥后服用,加少许冰糖服用。每日1-2次。具有健脾、补虚等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4、何首乌粥

何首乌30-50g,梗米50g,大枣5枚。先将何首乌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煎取浓汁,去渣后与梗米、大枣同煮呈粥即可食用,每日一次。

2.适量的体力活动

运动对机体的脂质代谢有积极的影响,适当的运动可以使机体加速脂质的运转和代谢。对预防、治疗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情的发生发展都有很好的作用。

运动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环境而定,如走、慢跑、打太极、骑自行车、爬山、游泳均可。

一般来说,已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而无其他合并症者可以保持中低强度的运动量,每天锻炼不少于30分钟,每周锻炼不少于三次;

对有轻度高血压、肥胖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应自行掌握,以锻炼时不发生明显的身体不适为原则;

而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患者则适合轻体力运动,避免剧烈、竞技性活动项目,可以以走路、游泳、打太极拳这类活动为主。

3.控制易患因素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延缓病情的发生和进展。

关于治疗

综上所述,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肪、血栓、结缔组织和碳酸钙在血管(主要是动脉,但也包括静脉)沉积所造成的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状态。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广泛存在于个体,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甚至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年龄、性别、大量吸烟、肥胖和遗传因素等。

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综合治疗,此外对于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重度狭窄可以手术治疗。

三、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

古人云:“治未病者为上医”,那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关键是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措施。

1、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粗细粮搭配、多食高纤维食物、戒烟限酒。

2、坚持适量的运动,循序渐进,以感到不劳累为主。

3、生活规律,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作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心情愉快。

4、控制易患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

总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禁烟限酒,规律生活,保持心情放松,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均可以起到预防本病的作用。

小结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和预防治疗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够及时重视起来,及早预防,远离疾病对自身的侵扰。

精彩回顾

围观

冬病夏治之三伏灸疗法(一)

热文

冬病夏治之三伏灸疗法(二)

推荐

冬病夏治之三伏灸疗法(三)

看完本文请转发给所有人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jbby/10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