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头晕rdquoldq
动脉硬化这个词,在心血管病高发的现代并不令人感到陌生。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很大,与之不匹配的,是它的征兆并不明显。很多时候,一些看似寻常容易被人们忽略的身体反应,恰恰是及时发现、诊断、治疗动脉硬化的最佳时机。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在动脉硬化中发病率非常高的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
半夜醒来为何“摸不到”脉搏
在某个深夜醒来,你头晕眼花,胳膊又凉又麻,连拿起床头水杯喝水的力气都使不出来,再仔细摸摸手腕,竟发现脉搏“消失”了!你被惊出了一身冷汗——“我手腕的脉搏哪儿去了?”
如果说这个场景有些不可思议,那下面几种情况,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几率更大。拿着锅铲炒菜,忽然觉得胳膊特别酸,难受到必须停下来休息;提着平时完全提得动的重物走路,不一会儿胳膊就酸痛难忍,把东西放下来休息才能缓解。
临床医生提醒,无论是头晕(尤其是视物时有旋转感的眩晕)、上肢无力发凉酸疼,还是手腕脉搏“摸不到”,往往都预示着同一种疾病——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
首先来说说“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概念。它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致使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或中断。
人的血管随着年龄增长,一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改变。动脉硬化导致的脂质斑块在血管壁上逐渐沉积,日积月累,最终导致血管的严重狭窄,甚至闭塞。
锁骨下动脉闭塞在临床上很常见,占到所有主动脉弓弓上动脉硬化闭塞的三分之一,常见于年龄大于45岁、吸烟、合并糖尿病等有动脉硬化闭塞高危因素的人群。
两种症状跟锁骨下动脉有关
锁骨下面的那条动脉在哪儿?从身体表面来看,它的位置就在肩膀下面,因为位置很深,我们无法像触摸脖子上的颈动脉那样感受得到它的搏动。
锁骨下动脉的作用是直接给上肢供血,同时它上面的分支会给大脑,甚至心脏供应一部分血液。但随着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会造成病变远端的动脉压力变低,导致上肢缺血。一旦发生上肢缺血,部分大脑里的血流就会从椎动脉流向胳膊,造成本来应向大脑供血的椎动脉,反而从大脑里把血带走,去“援助”缺血的上肢。这样的结果就是大脑供血不足,严重时会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当发生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时,临床典型症状容易辨别。一个典型症状是,出现闭塞病变这一侧的胳膊不能持续之前完全可以胜任的劳动,表现为提重物没一会儿就感觉胳膊酸疼,必须把重物放下才能缓解。另一个典型症状就是前文提到的旋转性头晕。
一般来说,这两种症状可能有多种诱因,非专业人士并不能准确判断。大家要做的是在发现类似症状后给予重视,及时就医、检查,以免病情延误。
自测注意双上肢血压差值
要想知道自己有没有生病,除了参考上述明显症状外,还可以自测。
最简单可行的办法是检查手腕动脉,确切的位置是在大拇指根部的延长线上,也就是中医号脉的地方。如果发现跳动的强度明显低于另外一侧手腕脉搏或者消失,就需要进一步检查上肢的血压。
正常人双上肢血压的差值在20mmHg之内,如果血压差值大于30mmHg,医院进行脑血流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锁骨下动脉狭窄,甚至闭塞。
对于有头晕症状的患者,由于头晕的诱因非常复杂,如病因有颈椎病、颈动脉狭窄、脑梗死、美尼尔综合征等,因此还要和其他常见病因放在一起综合分析、鉴别。即使头晕症状不典型,医院就诊,必要时接受头颅核磁、颈椎核磁及内耳功能检查,以确诊病情。
以上文字图片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果侵犯作者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40岁以上人群一旦出现胸痛、胸闷、憋气等症状,应在病情未发作前马上含服4~6粒速效救心丸,以便及时、有效地预防心绞痛的发作、减少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一旦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应立即舌下含服(最好嚼碎)15粒速效医院救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jbby/10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所有人请注意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下肢动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