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血压低头,使血压得以控制
高血压
血压的测量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若在安静清醒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的收缩压值达到或超过mmHg和/或舒张压值达到90mmHg即可认为存在高血压,偶然一次不能诊断高血压。如果仅收缩压达到标准则称收缩期高血压。
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目前国内高血压的诊断采用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
如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标准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2、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二、高血压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三、高血压临床表现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关系。
四、高血压的危害
患了高血压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可导致脑卒中或冠心病等,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生命。高血压病存在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现象,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高”、“三低”。
1、高血压与心脏病:
A、长期血压升高,加重左心室的负担逐渐肥大、扩张,心肌增厚,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可导致心力衰竭。
B、冠心病:高血压病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
2、高血压与脑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卒中,即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等。
3、高血压与肾病: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肾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肾硬化、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4、高血压与其它血管疾病:可引起主动脉夹层、破裂,眼底动脉硬化引起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失明等。
国外报道,60%以上的冠心病人,80%以上的脑梗塞病人,90%以上的脑出血病人都合并高血压病。以上病人侥幸不死,也会留下偏瘫的后遗症,给病人带来了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五、高血压的病因或发病危险因素
1、体重超重或肥胖:体重超重和体重增加过快,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尤其内脏型肥胖,同时也是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2、饮酒:长期饮白酒达50ml/每天以上,也是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少量饮些红葡萄酒可有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3、长期高盐、低镁、低钙、低动物蛋白质饮食;膳食钠盐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
4、长期精神紧张或超负荷工作,也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5、习惯因素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6、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7、其他:避孕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六、高血压的防治
高血压病的预防一般分为二级预防:
1、一级预防:是针对整个人群及高危人群的预防。有以下几个内容:
限盐:少吃咸菜、酱豆腐、咸蛋等,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6g。
补钙:缺钙是形成高血压病的原因之一,推荐成人每日钙摄入量要达到mg,提倡食用牛奶、豆类及豆制品(高血压肾病除外)、新鲜蔬菜。
补钾:补钾有利于排钠,可降低升压反应,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香蕉、桔子等。
补充优质蛋白质:主要指鱼肉、鸡肉。
良好的脂肪酸比例:应以食用脂肪油为主,减少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肥肉和肉类制品的摄入。
戒酒:已有脂肪肝的人应戒酒。
减肥:肥胖者减少主食,增加运动量。
劳逸结合:学会放松自我,采取养花、钓鱼、书法、听优美轻音乐、练气功等方法,放松精神,使大脑获得休息,这对减轻社会心理压力对高血压的影响有积极作用。
定期监测:35岁以上人群至少每年要检查一次血压,以利早期发现血压增高,降低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2、二级预防:针对已发生高血压病的患者,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措施是:必需落实一级预防措施,进行系统的正规的高血压治疗,在治疗中选择用药时应注意保护靶器官,针对个人用药,治疗要兼顾其它危险因素。监测血压应在高峰值时测量血压(6:00点—10:00点、16:00点—18:00点),以确保血压是真实的降至正常。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
血压降到正常血压水平(/85mmHg)或理想血压水平(/80mmHg);
保护靶器官: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脑、肾血管疾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24小时平稳降压:选择全天24小时平稳降压,避免血压波动,不良反应小,副作用少,服用方便,不影响血脂、血糖代谢,能减少或逆转心、脑、肾及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药物。
降压药物有: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以上药物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ghi.com/hbyx/8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天啦噜活了这么多年,才发现不吃药也能降
- 下一篇文章: 大咖谈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和分型标准